第三卷 境随心转 第084章 德不配位,必有其殃(第1/4 页)

命师 何常在 202 字 2024-02-18 07:46:59

“我只记得初唐四杰少年成名,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照邻和骆宾王长于歌行,王勃和杨炯长于五律。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他们这么有文采,怎么会不得善终呢?我倒是不记得他们最后的结局了。”夏花一脸不解的神情。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就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授朝散郎。后来又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后来又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应当死刑,后来遇到大赦才免掉一死。他的父亲也受到连累,被贬为交趾令。几年后,王勃南下探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5岁。”

“卢照邻的生卒年代都没有详细记载,有关他的生平,也是说法不一,但可以清楚的是,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来又染上了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再后来,又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政治上的坎坷失意以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无法忍受,最后自投颍水而死。”

对于初唐四杰的生平,施得不敢说是了如指掌,至少也是心中有数,主要也是他学习相面以来,对古代众多名人的面相和命运多有涉猎,对初唐四杰四人的人生起伏,也早有研究。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诗就是他七岁时的作品。婺州义乌人。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后来担任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后来又当一个小小的县官,不得志,辞官。睿宗时,李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曾为徐敬业僚属,起草了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失败被杀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说他和李敬业一同被杀,有说他亡命天涯,甚至有说他在灵隐寺为僧。其一生行迹,颇为诡奇,总之,也是没有善终。”

“那杨炯呢?”夏花才知道原来盛名之下的初唐四杰,其中三人都是悲惨的下场,由此可见,文采和名声,确实和命运并不是正比的关系。人的命运,还是由心性决定。

“就是,杨炯呢?”全有也被初唐四杰的人生经历吸引了,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被裴行俭唯一看中的杨炯的最终命运。

“杨炯,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年仅11岁时,被举为神童。杨炯进士出身,在唐朝,考中进士非常难,他一生仕途平顺,没有太大的起落,但也没有当过太大的官儿,最后担任了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