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壮士寸心如铁(第1/6 页)

问鼎记 何常在 122 字 2024-02-18 07:57:11

萧五和夏祥身高相差无几,稍微矮了半分,此时的他去掉伪装,倒也生得浓眉大眼,颇为威武。眉宇之间也有三分英气,双眼之中还有憨厚之意流露。

夏祥心中对萧五多了几分好感,萧五本性不坏,为生计故来劫道,也心存善良,有不敢伤人的敬畏之心,值得肯定,当即说道:“在下夏祥,灵寿中山村人氏。路经此地,是为了进京赶考。”

萧五之前见夏祥衣衫褴褛,不成样子,以为他是附近的村民,不想竟是读书人,心中肃然,忙后退一步,深鞠一躬:“原来先生是读书人,该死,该死。”

有夏以来,太祖下令不杀士大夫,又有重文轻武的风气,文人地位超然于所有人之上。太宗继位后,更是立下非进士不能入阁为相的规矩,一时之间,满朝朱紫贵,皆是读书人。又因本朝官员薪俸十分优厚,是以若要富贵,非读书不可。大夏第三代皇帝臻宗的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依然是在百姓心目中仅次于圣人之言的圣贤教诲。

夏祥还了一礼:“不知者不怪,你也没有伤了我。不过日后不可再当劫匪了,毕竟不是正途。”

萧五点头称是:“听先生的话,不再劫道了。我有一身力气,去县城卖苦力,也算是一个正当营生。”

“就是,就是。”夏祥心中暗喜,想了一想,“正好你我结伴同行,一起去县城,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如何?”

萧五心中感动,夏祥不但不怪罪他的冒犯,还以读书人的身份和他结伴同行,是他莫大的荣幸,他不善表达,只一抱拳:“一定保护先生周全,万死莫辞。”

二人结伴下山。

“先生,有一件事情我一直想不通,请先生帮我解答。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我也想忠君报国,可是报国无门,怎么办?”

“报国也并非只有读书一条路,你也可以去参军,或是经商,大夏风气清明,经商也不是贱业。”

“我不会经商,参军怕是也不行……”

&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