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既来之,则安之(第1/6 页)

问鼎记 何常在 122 字 2024-02-18 07:57:11

幔陀下意识摇了摇头。

夏祥笑了笑:“聪明的大夏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瓷器压在船底,瓷器沉,可以让行船更稳。不料到了南海诸国之后,茶叶和丝绸被抢购一空,没有抢到茶叶和丝绸的商人不甘心,上到船上,想要再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可以交易的东西,结果发现了瓷器。小娘子,你可知道大夏精美的瓷器在南海诸国的人眼中,犹如玉器一般华丽,他们只能烧制十分粗糙的瓷器,对于光洁如玉精美如云的瓷器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本来用来压船底的瓷器,却成为了茶叶、丝绸之后最受海外欢迎的物品。时至今日,瓷器不但深受南海诸国喜欢,也深得欧罗巴、波斯和大食人喜爱。”

幔陀听得入神,一时忘了前来的真正目的。记得小时候经常听爹爹说起海外之事,她便十分神往,向往有朝一日可以乘船出海,远赴异国他乡,体会异域风情。不想多年以后,再一次听到有人说起海外之事,竟是一个素昧平生的书生,还是一个刚刚弱冠之年的郎君。她不免心中揣测,夏祥如此年纪,怎会懂得如此之多?

再一想,是了,兴许正是因为夏祥的才学过人,他才会惹得景王和星王都对他高看一眼。

夏祥平常和张厚、沈包聊天,不是论诗作对,便是纵论国家大事,他的经商理念并不被二人赞同,是以他也不和二人谈论此事。今日难得幔陀用心聆听,一时谈兴大起。也是他近来思索好景常在之事颇有心得,却苦于无人交流,今日畅谈,让他多日来心中的郁积之气一扫而光。

“科举不再只从士族中录取,而是人人皆可考之,让普天之下的学子,都有了谋求出身的进取之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大夏上下兴起读书求学之风,读书人受孔孟教诲,读圣贤之书,风气怎能不清明?人心怎能不归顺?一改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不正之风,无数学子秉烛夜读,只为上报朝廷下不负黎民,大夏若不强盛,天理何在?”

幔陀却是冷哼一声,脸色一变:“大夏权臣当道,奸臣横行,怎会强盛?”

夏祥心中一惊,自知方才听到夏去安然无恙的消息之后,一时兴奋之下,多说了许多,说来他现在还不清楚幔陀究竟何许人也是何来历,便问:“幔陀娘子何出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