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晓寺 第十九章(第2/3 页)

丰饶之海 三岛由纪夫 80 字 2024-02-18 07:59:04

种我执的习气是要狂妄地把世界当成一个美丽的球踢来踢去吧。

然而,世界是必须存在的!

为此,不能没有使世界产生,使其存在,使水仙花存在,并在每一瞬间不断保证其存在的识。这就是阿赖耶识,就是使无明的长夜存在,并在这无明的长夜里独自清醒,在每一刹那持续保证存在与实有,犹如北斗星似的最终的识。

为什么呢?因为世界必须存在。

即便第七识之前的六识的世界皆无,或者五蕴皆灭,死亡来临时,只要有阿赖耶识,世界就存在。一切皆依阿赖耶识而存在,有阿赖耶识就有一切。但是,如果阿赖耶识毁灭了呢?

然而,世界是必须存在的。

因此,阿赖耶识不会毁灭。像瀑布一样,虽然每一瞬间的水是不同的水,却是奔腾不息的。

为使世界存在,阿赖耶识永远流淌着。

因为世界无论如何必须存在。

可是,为什么呢?

因为只有作为迷界的世界存在,才能给人带来达到悟的机缘。

世界必须存在,此乃终极道德之要求。这就是阿赖耶识对于世界为什么必须存在这一问题的最终回答。

如果作为迷界的世界的实有是一种终极的道德要求,那么,产生一切诸法的阿赖耶识正是这种道德要求的源泉,这时,阿赖耶识与世界,即阿赖耶识与染污法形成的迷界是互为依据的。因为如果没有阿赖耶识,世界就不存在了,如果世界不存在,阿赖耶识也就失去它作为主体进行轮回转世的场所,达到悟的途径也就永远被封闭了。

由于最高的道德要求,阿赖耶识与世界互相依存,阿赖耶识也依赖世界存在的必要性。

如果说只有现在的一刹那是实有,保证这一刹那实有的最终依据是阿赖耶识,那么,在同一时间里使世界的一切显现出来的阿赖耶识,也就存在于时间轴和空间轴相交的一点上。

本多终于理解了,唯识论独特的“同时更互因果”的原理是从这里产生的。

佛说之为佛说,须有释迦佛陀直接的教诲为典据,即必须有圣教量。唯识是在大乘《阿毗达摩经》里最难懂的一偈中找到这典据的。

“诸法藏于识,

识亦藏于法。

二者皆为因,

亦常互为果。”

这就是本多的理解。

依据阿赖耶识的因缘相续说,把世界作为当下刹那的片断来看,应该是下面这样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