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2/4 页)

红楼梦魇 张爱玲 40 字 2024-03-01 13:12:52

" 中。看街兵

制度始于乾隆元年,上谕废除京师的巡检官:" ……外城街巷孔多,

虑藏奸匪,各树栅栏,以司启闭,……其栅栏仍照旧交与都察院五城

及步兵统领,酌派兵役看守。" (" 东华录" )。我在报上看见台湾

鹿港古迹的照片,也有拦街的木栅,设门,不过没附有小屋,大概因

为气候暖,不像北方,看守人至少要个木棚遮蔽风雪。中土已经湮灭

了的,有时候在边远地区还可以找到。

乾隆六十年杨米人" 都门竹枝词" 有:" 赶车终日不知愁,堆子

框呵往下浏" ;" 堆子日斜争泼水,红尘也有暂停时。" 看街兵夜间

打更,白天洒水净尘,指挥交通。京中大街中高旁低,居中行走限官

员轿马,所以框喝叫骡车靠边走,一靠边就直往下溜。

" 旧本" 之二写宝玉" 沦为击柝之流"之三写宝玉湘云暮年,"

夫妇在都中拾煤球(' 渣' 误?)为活" ," 流落饥寒,至栖于街卒

木棚中"周汝昌按:" 栖于街卒木棚中,为' 沦为击柝之流' 一语之

正解,可见非谓宝玉本人充当看街兵,实即穷得无住处耳。" 这推测

得十分合理。

嘉庆九年,御史书君兴奏:煤铺煤缺,和土作块。似是煤球之始,

那么乾隆年间著书时还没有煤球。宝玉湘云只是在垃圾堆里捡出烧剩

的煤核,有人收买,跟现在一样。但是" 街卒木棚" 是个时代的标志,

使咮成为可靠的原本。

关于此本内容的记载,只说" 荣宁衰替" ,没提抄家。老了才赤

贫,显然不是为了抄家──八十回内看得出,绝对不会等宝玉老了才

抄家。

一七五四本前,贾家本来没抄家。但是百回" 红楼梦" 中两府获

罪,荣府在原址苦撑了一个时期之后,也还是" 子孙流散" ,宝玉不

到三十岁已经出了家──一七五四本第二十五回初稿(全抄本),宝

玉十五岁" 尘缘已满大半了" ,见" 二详" ──咮写宝玉老了才一贫

如洗,显然贾家并未获罪,所以落到这田地尚需时日。没抄家,也没

获罪,宝玉湘云白头偕老──这分明就是第一个早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