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李鸿章的谋略与智慧(第1/2 页)

权谋高手李鸿章 雾满拦江 26 字 2024-02-18 08:15:21

李鸿章,晚清时代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因其被贴上过于鲜明的政治标签,其形象很模糊。以往对他的脸谱化解读,带给我们一种深深的疑惑:如果李鸿章是一个片面的龌龊形象,那么,国人的智商岂不是更成问题?文化渊深的中国,又怎么会受到如此简单的人物的影响?

李鸿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近代的中国历史无法绕开他?为什么他能够影响中国历史如此之长久?他所领导的洋务运动,至今影响着我们的文化。而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名言:做官比做人更容易。他是一个阴谋家,是精于权谋之人,还是一个精通人性的智慧大师?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探究李鸿章名成天下的根由,辨析他功成名就所运用的权术与谋略。书中的内容,或许会出乎你的意料,但这恰恰是为喧嚣的历史烟尘所覆盖的人性之体现。

你无法想象的是,将近四十岁时,李鸿章仍然是一事无成,青衫落拓,牢骚满腹。这样一个中年失败男的形象,在任何时代似乎都已经注定他的人生很难再有什么起色。一个人,人至中年仍然毫无建树,很难想象他还有多大可能咸鱼翻身。

但是李鸿章最终迎来了他人生的春天。洪秀全割据东南,将大清帝国逼到了风雨飘摇的末路。曾国藩起湘勇以拒之,最终将洪秀全困于孤城之中。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为解南京之围,以苏州为大本营,率精兵奔袭上海,欲取沪上膏脂,与南京首尾呼应,打破曾国藩对南京的封锁。当此时也,沪上乡绅派出使者,前往安庆曾国藩处求取救兵。

李鸿章是解决沪上问题的最合适人选,但对一个半生落魄的失意者而言,获得解决问题的机会,远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要如何做,才能破解层层人际关系的牵掣与桎梏,获得这个让他一飞冲天的机会?这成了李鸿章一生中极为重要的课题。

李鸿章终于获得了这个机会,并组建淮军驰援沪上。但是人生地不熟,沪上乡绅拒绝对他的淮军给予足够的财力支持,这势必影响淮军的战斗力。而他如果想争取沪上乡绅的支持,就必须保证军队能够替他带来荣誉。这两个问题彼此相扣,相互成因:没有足够的钱,就无法买来精良的武器,无法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没有战场上的胜绩,就难以说服沪上乡绅,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出银子来。

此后的李鸿章,每走一步,都陷入这种两难的局面之中。他必须以他过人的智慧,逐一破解这些困惑着官场与职场的永恒的资源不足的难题。而他天生是一个调配资源的高手,通过对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