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何经营自己的势力(第1/23 页)

权谋高手李鸿章 雾满拦江 26 字 2024-02-18 08:15:21

总结李鸿章这篇堪称教科书的经典公文,其要义有三:

第一,必须要使用最简单的语言,越浅显,越平白,越具有说服力。

第二,必须要使用众所周知的材料,只说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材料越简单,结果越精确。

第三,只摆事实,只讲道理,而不妄下结论。在官场上,任何情况下得出的结论,都可能是错误的,只有没结论,才是最正确的结论。

抗命是一门技术活

李秀成自述:我乃国中有名之将,有何人敢包我投乎?因我是粤人,无门他入。

单只从这两句话来看,他是真的不愿意为洪秀全那个疯子卖命。可是湘军的打击面比较宽,太平军中举凡两广老兄弟,一律视为老贼,斩草除根,格杀勿论。这就堵上了李秀成的生路。

但是话说回来,即使湘军想招降李秀成,可是他的老母亲还在南京城中,沦为洪秀全的人质。这缺心眼儿的老妇人,带着李秀成加入了洪秀全的团营。她只想到反正我两手空空,加入进来也是白吃别人,只有便宜可占,岂不美哉?她哪里知道,她吃的每口饭,穿的每件衣,都是儿子用生命给她换回来的。只为了占人家的一点儿小便宜,生生把儿子的一生乃至性命全都葬送。此足以让天下做母亲的警醒。

为了母亲,李秀成率二十万大军返回南京城,还押运着大量的粮食辎械。南京这座孤城,不产粮不产米,在湘军围困之下能够撑到现在,全靠了李秀成四处剽掠。他返回南京,始终在城下趴窝不动的曾国荃,立即陷入到了重围之中。曾国藩忧心如焚,写日记称:寸心如焚,忧灼之至,绕屋彷徨,莫知以为计,积泪涨江,诸如此类。

值此曾老九危难之际,曾国藩所能够想到的,唯有李鸿章。

但李鸿章这个学生,一旦飞出老师的手掌心,老师就支使不动了。于是曾国藩上奏朝廷,要求朝廷传旨,令李鸿章速速援救镇江,以解曾老九之围。你李鸿章现在牛起来了,老师的话不听了,可是朝廷的话你总得听吧?

这时候的朝廷,对曾国藩是有奏必准,逢言必听。只要你老曾肯卖力,帮我消灭洪秀全这个疯子,什么事都好商量。接到曾国藩的奏折之后,朝廷大怒,当即连发两道谕旨,勒令李鸿章立即救援镇江,保卫曾老九。

连续两道圣旨,朝廷的态度已经是非常明确了。可是李鸿章呢,他老兄捧着这两道谕旨,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会儿看看行间距,一会儿看看字间距,打定主意要从这两道谕旨上找出点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