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成大事者,必先看清历史大势(第1/27 页)

权谋高手李鸿章 雾满拦江 26 字 2024-02-18 08:15:21

常胜军的消失,标志着中国人对西式文明的坚决抗拒态度。而李鸿章以不世的权谋之术,兵不血刃地将常胜军解散,更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潮流的不兼容。更可怕的是,替中国人完成这桩功业的李鸿章,日后也将被他的政治对手拖入同样的处境,这意味着中国人对抗世界文明进程的成功与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洋人才是弱者

白齐文落到灰头土脸、必死无疑的地步,是李鸿章以谋略玩儿弄戈登的直接结果。这一系列事件,最奇怪的是,就连出局的舰队司令阿思本,都看明白了李鸿章在玩儿弄戈登,而戈登却毫无防范能力,被玩儿到了极为悲惨的地步。何以如此呢?

其实,李鸿章倒也不是非要玩儿弄戈登不可,虽说戈登高鼻深眼,非我族类,但李鸿章与之还是相交甚欢的。

李鸿章憎恨的是常胜军,不把常胜军玩儿残搞死,李大人难消心头之恨。

想一想,李鸿章初到上海时,无官也无职,无枪也无权。在当时尴尬而绝望的境地中,谁是他最大的敌人?

是常胜军,而不是太平军!

由于常胜军这支奇怪的武装存在,导致李鸿章在沪上开局时万般艰难。当时的情形是,常胜军装备先进,武器犀利,华尔先生与美丽的张梅女士又构成了中西文化结合的典范。再加上常胜军于战场上取得的一连串胜利,这使得常胜军成了上海父老心目中的英雄。这支强势武装的存在,将李鸿章和淮军压得死死的。纵然是淮军出战,赢上一场两场,即使战果能够与常胜军相比,上海父老也未必肯认账。

如果不是李鸿章够狠,硬是把他那光脚板的淮军,训练得比配备着最厉害火枪的常胜军更凶悍,李鸿章所谓的沪上机遇,不过是镜花水月,欺人之谈。

李鸿章的成功人生,是他自己在艰难的环境之中,硬生生打拼出来的。这期间没有丝毫的侥幸,也没有丝毫的运气,全是靠了李鸿章那过人的才干与谋略。这期间只要出上一点点差错,李鸿章早就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遑论什么“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路欲封侯”。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常胜军千不该万不该从一开始就欺压在李鸿章的脖子上,引发了李鸿章对常胜军的深仇大恨,必欲除之而后快。

此外,常胜军是一支雇佣军,不是中国皇帝陛下的奴才型军人。单只是这个理由,就足以让人上火了。再加上常胜军的军纪太差,那李鸿章大人就更有理由搞死常胜军了。

总之,李鸿章与常胜军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