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好大一根胡萝卜(上)(第1/4 页)

迷失在一六二九 陆双鹤 269 字 2024-02-18 08:21:01

“这里毕竟跟海南岛上不一样啊。”

庞雨解席吴南海等人很快便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虽说都是在山东这边收拢起来的难民,可那些被运到海南或者台湾的农户已经完全是别家弃产,处在完全的陌生环境中,除了他们之外没有任何依靠,自然只能完全听从琼海军的指令,不会有什么其它想法——周围都是大海和密林,想跑也跑不掉啊。

但这些仍处在大陆上的农户则不同,即使被迫离开家园,他们对这片土地还是很熟悉的。人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胆子当然就会大些,想法和去处也更多——这年头都是大家族,谁家没个三亲六友的,既然还在大陆之上,这有个缓急之时,投亲靠友的地方也多些。

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在大陆上,农民的选择并不止琼海军一家,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虽然琼海军的厚待让大部分人都感恩戴德,可终究有那么一些好吃懒做的,看看这边捞不到什么好处了,住的地方也不咋样,每天更是要不停干活……趁早跑了吧,反正自家有两条腿,爱去哪儿去哪儿,大不了回头再到处要饭去。

——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流民从来不少。在封建王朝稳定的时候,少数流民尚不足以影响大局,可是当国家衰弱,秩序崩坏,这些人就将不断的冲击,毁坏掉国家的基础。眼前这个大明帝国,正是毁在了这样的流民手中。当然,在后世的宣传中,这被称为是农民起义。

不管流民也好,起义也罢,反正,作为本地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解席和吴南海等人对这种局面都颇感头痛,如果农庄里的人口都不能固定下来,他们的很多措施就毫无意义。

在内部的讨论会上,大伙儿群策群力,想出许多应对之法,从大明朝原本就有的“路引”制度,一直到后世通行的户口,身份证等规则都被提出。有人甚至主张学习宋朝好榜样:在农户脸上刺字,让他们即使逃出去以后也很容易能被辨认出来,抓起来也方便!

“刺配,路引,户口,介绍信……以前总觉得这玩意儿纯粹是限制人权的,现在咋感觉不一样了呢——没这些措施还真不行!”

解席曾一度捂着脑袋叹息道,但旁边茱莉则立即指出:从前你是被统治阶级,所以看不惯这类措施,而你现在可是统治阶级了,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当然感觉不一样。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只是屁股虽然换了个位置,在座这些人毕竟还是抱有一定的人文观念,那些太过于强势,甚至给农户造成人身伤害的管理方式终究在心理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