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两赵之争(第2/4 页)

大宋王侯 九孔 402 字 2024-02-18 08:25:43

直以来,上到朝政得失,中至刑狱冤滥,下至百姓疾苦,赵匡胤都要过问,要掌握,要烂熟于胸。就这一点来说,赵匡胤不愧为一代明君、千古英主。所以,王悦风此言大何赵匡胤心意,略一思索之后,便同意王悦风此言,并且果真如赵光义猜测的那样,雷厉风行的直接下了诏书。具体来说就是为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而建立了转对制度,朝班大臣要依次奏对,各级官府和草民百姓亦可上书言事,指陈朝政得失和权贵大臣们的各种过错。

此诏书一下,数天之内便人言籍籍,署名的、不署名的奏折、书信纷至沓来,最多的时候一天便可收到上百封。

对这些揭发信函,赵匡胤都认真阅示,对揭露出来的许多地方官吏贪赃受贿、横行不法、苛征暴敛、草菅人命等劣迹,均让华夏卫府监察司去查处,一旦罪证属实,即绳之以法,毫不留情。

但是,有一些奏对所揭露的问题,却让宋赵匡胤感到非常不安,处置起来又十分棘手。这些奏对虽然言词闪烁,说得不那么露骨,但是不难猜测,说的都是同一个人——宰相赵普。

但紧接着没过多久,便又出现了不少揭发赵不义的密信。不过比起状告赵普的密信,揭发赵光义的密信就少了太多了。显然赵普一系虽然反应迅速,进行了反制,但比起早有准备,且蓄意而为的赵光义一系还是明显落在了下风。

而这一下,使赵匡胤从中察觉到了一种危险的信号——在开封城里,有两股巨大的派系势力正在悄然崛起,渐渐地浸淫和威胁着自己至高无上的皇权。这当然是赵匡胤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但这两股势力的代表者,正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处置起来不能不特别小心。

一股势力的代表人物是权相赵普。赵普从乾德二年任宰相,至今已长达近九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权欲物欲越来越膨胀,专权越来越厉害。许多奏章揭发他嗜财贪贿、假公济私、广蓄家奴等情弊。这些赵匡胤太致都清楚,他自己就曾经亲眼看到十罐瓜子金,对这些不法行为他不想处置过急,还能暂时容忍。

但是,奏书所揭示的另一类问题却不能不引起他的高度注意。有人说,现在宰相赵普权倾朝野,势焰熏灼,门生故吏遍天下,朝中大臣每遇大事,便想方设法走他的门子。对这种专权自重、另立中心的行为,赵匡胤不能视而不见,掉以轻心。但是该怎样处置这位开国元勋,既要不落个“兔死狗烹”的恶名,又能不引起朝野震动,宋赵匡胤为此颇费踌躇。想来想去,还是暂时不动为好,他要等待一个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