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不和谐的音符(第1/6 页)

爱情笔记 阿兰·德波顿 13 字 2024-02-18 06:36:46

1.早在有机会与心上人熟识之前,我们的心中也许充满了奇特的感觉:我们早已认识他们。彼此似乎曾邂逅于某时某地,也许在前生前世里,抑或是在梦行神游中。在柏拉图的《谈话录》中,阿里斯托芬尼斯把这熟悉的感觉解释为,心上人是我们失去很久的“另一半”,我们曾与其紧密相连。起初,人类都是雌雄同体,两背两胁,四只手,四条腿,一个脑袋上有两张脸,面对相反的方向。这些雌雄同体人威力强大、无比骄傲,以致宙斯不得不将他们一分为二,一半是男,一半是女——从那刚起,每个男人和每个女人就一直在期盼与那本属于他们的另一半合二为一。

2.克洛艾没有和我共度圣诞,但是在新年返回伦敦后,只要有可能,我们就分分秒秒厮守在一起,多半躺在我们的床上,依偎在彼此的臂弯里。夹在工作之间(当等待令人难受时,电话就成了呼叫对方的操纵缆)的我们过着典型的二十世纪后期城市的浪漫生活。室外的活动,诸如公园里的漫步、书屋中的留连、餐馆内的美食,都令生活趣味盎然。最初几周,就如重新发现了原先同体人的另一半,在那么多不同的问题上,我们都和谐一致,以致我们不得不认为,尽管没有明显的分割痕迹,我们曾经定然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

3.当哲学家设想乌托邦时,他们很少将之想象成一个集差别于一体的熔炉,而认为这些假想的社会更多的是建立在思想相似、性质类同、有共同的目标和预想的基础之上。正是这些一致使得与克洛艾共度人生充满吸引力。在性情方面没完没了、不可调和的差别之后,我终于发现了一个人,她的笑话我无须词典就能懂得;她的观点与我的神奇般的接近;她的爱与恨就是我的爱与恨。和她在一起,我屡次发现自己在说:“太巧了,我正要说/想/做/谈同样的一件事情……”

4.爱情的批评家怀疑个性的融合,怀疑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能够完全消除,从而合二为一。这怀疑的根源在于一种感觉,即接受相似比承认差别容易(相似的方面不必要找出来);在没有相反的证据时,我们总是找到自己知道的,而非不知道或恐惧的东西。我们相爱乃是因为缺少互相了解,而用渴望填补了无知。然而,就像批评家指出的那样,时间将会告诉我们,分开我们身体表皮的不仅是肉体的界痕,而且代表了更深层次的心理差异,想要超越则是愚蠢的行为。

5.因此,就成熟的爱情而言,人们不会在第一眼就跌入爱河。只有当弄清水的深浅,才会跳入其中;只有在互相交流了以往的经历,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