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头发?毛发?(第1/3 页)

20分钟后,居民区的许多人来到了通知中用毛发兑换食物的兑换点。

用没有什么大用的头发去换一顿饱饭,这个买卖对于如今的避难所居民来说无疑是一笔极为划算的买卖。

接近两个月的避难所生活,这里的每个人除了偶尔有工作的时候能稍微吃饱点,剩余的每一天都是饿着肚子度过的。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优先级从高到低,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毫无疑问,作为生理需求的填饱肚子远远大于社交需求的头发。

因此,几乎百分之80的避难所居民都来这里换食物了。

兑换点临时设立了一个小队,共20人,有人拿着电推子,有人提着麻袋,有人则是坐在桌子旁,台面上摆着电子秤。

流程很简单,往椅子上一坐,然后一人就上来用电推子咔咔一推,另一人接住头发称重,得出重量后通过手环内计算机小队那边临时开发的软件记录好信息,最后将头发装入麻袋即可。

一个人的流程走下来大概需要10秒钟,避难所2万人就是20万秒,差不多5-60个小时。好在一共有10个理发单位,这样5-6小时的样子也就搞完了。

原本以为事情会就这么简单又顺利的进行,然而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懂得都懂。

不知道怎么处理的小队成员向上级汇报,上面给了批复——不管是白的黄的,弯的直的,都收!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避难所的居民现在浑身上下真的拔不出一根毛来了。

……

2106年,5月2日。

又是1个多月过去,此时距离核战爆发已经过去了1半个月了。

避难所现在是蒸蒸日上,林少瑾的土豆已经开始准备大规模种植,地下8层百分之90的面积都被用来种植土豆了。

剩下百分之十是留给发电机的。

沈寒舟的内循环计划也初步进行了,他在1层的位置进行动工,将避难所的墙壁挖开,建设蟑螂养殖场、蚯蚓养殖场、粪坑兼蛆虫养殖场。

蚂蚱养殖场还没准备,就等着林少瑾的土豆叶子了。

这么大的工程已经不是靠人力可以进行的了,吴振华启用了工具仓库,拿出了许多借调来的工程机械,这是他在核战爆发前要来的。

目前没有生产机械零件的能力,因此,这批机械是用坏一个就少一个,宝贵的很,若不是这是为了解决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