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机密任务结束了(第1/3 页)

天空之城军方虽然只有1000来人,但它拥有的装备却是足以武装一个集团军的。

在军制改革后,目前的主力军队编制是军、旅、营、连等单位。为了顺应科技化战争的模式,“师”和“团”被取消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合成旅”。

科技时代的战争更依赖高科技和思维理念,如机甲单位、无人机、信息化指挥系统等,这些都颠覆了过去的大集团作战模式。

推进“师团”改“合成旅”才能保证指挥效率和部队的反应速度,提高作战效能。增强各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在22世纪,除了一些特别单位仍保留团这个编制,主力军中已经没有“师团”了。

正因如此,俞知国送出的支援基本上是达到了一个军队编制所能达到的满配了,再往上就是集团军了。

当然,他送出这些装备也不完全是因为阳澄湖的事情,他早就想对武安进行一波军事支援了,只是一直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来糊弄章总工。

现在有了阳澄湖这个事情,他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将这批装备送给武安,章总工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不会去撂什么挑子。

有了这一批装备,章总工想强行吞并武安,那就得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个胃口了。

当然,就算是没有这些援助,俞知国也不会同意章总工武力吞并武安的,只不过有总比没有要好。就当是锦上添花吧。

至于为什么不给其他避难所援助武器,或者给予一些“背景保护”,俞知国也不是没有想过。

但很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并不是所有避难所都像武安这样有底气可以拒绝章总工,大多数的避难所都是挣扎在生存线上。

在这种情况下,章总工调拨给他们的物资一到,那些避难所几乎都是夹道相迎的。

别说什么反对章总工的理念了,这一口饱饭喂下去,说不定他们都要举着双手双脚支持章总工了。

除了武安,几乎没有任何避难所能挡得住这样的“金钱攻势”,所以目前沪南地区的大部分避难所都被章总工吸纳进天空之城体系了。

吸纳速度这么快,这也得益于章总工的“生产至上”理念。若不是他大搞“生产”,估计还需要放缓到2-3个月后天空之城才会正式支援沪杭各地避难所。

也正因如此,有的时候俞知国甚至都觉得章总工或许是对的。

要不是听了几次林少瑾的课程,让他清晰地认知到这个模式的巨大漏洞,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