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长安之乱(第1/4 页)

大唐远征军 好大一只乌 693 字 2024-02-22 20:34:35

,最快更新大唐远征军 !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永徽五年的长安,那就是乱!

用人人自危来形容绝不为过,永徽五年三月开始的柴令武谋反案被无限扩大,最开始是驸马都尉柴令武与巴陵公主夫妇双双下狱,旋即长孙无忌利用谋反案打击政敌,武安君功薛万彻首先被他被牵连进谋反案中。

房玄龄生前为长孙无忌政敌,虽然房遗爱的缘故与高阳公主缘故长孙无忌没敢做的太过分,但房家长子,梁国公房遗直,三子朝散大夫房遗则等房玄龄诸子都被流放闽国,排挤出了朝廷。

然后局面就不是长孙无忌能控制的了,眼看着舅舅利用谋反案清理政敌这个甜头,李治顺理成章的插足进去,与诸藩王交好的朝中大臣几乎被一网打进,李泰,李承乾的势力是被连根拔起,就连一些与闽国交好的重臣也没有逃脱打击范围。

江夏王李道宗下狱,宰相宇文节下狱,安国公,忠心耿耿的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礁国公,时任安西大都护的柴哲威,尚书封御薛万备尽数下狱待判,牵连到的朝臣多达三分之一。

就算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此大规模的牵连倒算也是空前的,而且为人诟病的是,株连的事件中,大批富裕的世家官员土地产业被冲官,原本因为财政紧缩而减缓修建的大明宫再一次开始破土动工,不少官员还没有被定罪,他们的产业已经转入皇室。

而且趁着朝官大规模出缺,李治又接机提拔了一大批自己的心腹上台,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西台侍郎上官仪,中书侍郎李义府,纳言徐长卿,上官仪还好点,起码根骨正些,办事不卑不吭,徐纳言是徐婕妤父亲,属于外戚,李义府倒好,一方面交通宫内徐婕妤,一面一味的奉承高宗李治之意,大规模扩大谋反案。

事情的一直持续到永徽五年六月,吴王李恪,蜀王李愔下狱,作为高宗亲兄弟,两王在长安的产业被没收,后司空长孙无忌亲自去大理寺保释二王,却被李义府拒绝,自此朝堂上风向标就此转变,就连六七品的仓曹户曹都知道朝廷中谁说话好使了。

“六月末,司空长孙无忌称病不出,不再理事,京中勋贵士子多逃逸,江夏王,蜀王,吴王等皆遭受重刑,滕王李元婴逃逸,中书令褚遂良改换门庭,似乎也投靠到皇帝李治门下,这次,力挺李治的太原王氏似乎获利不大,腾出来的位置多数被徐婕妤娘家湖州徐氏所侵占。”

此时已经是七月中旬了,萧秘书丞捧着京中,一一汇报给李捷听,一系列消息听得李捷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