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4 我不认识(第2/3 页)

大清隐龙 心净 2161 字 2024-02-27 10:08:16

有一批熟练的造船匠!

这些远洋贸易的根基可以一时蛰伏但是将来遇到机会了肯定还能轻松的崛起!

可是这一迁海,结果破坏了人口结构,摧毁了远洋贸易的根基,福建对外贸易的一切基础可以说是被彻底破坏掉了。

贫穷,剩下的只有贫穷,满清收复了台湾结果换来的是福建一省彻底的赤贫,之前千年所积累的商业贸易根基不复存在。

等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厦门还有福州才被英国人强行开关,但是那时候这里早就没有宋元时候的辉煌了。

眼下福建开埠已经几十年过去了,但是经济发展依然非常缓慢,基础性东西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

而西洋人一看这里实在太穷,没有什么好货可以收购,也倾销不了多少工业品,除了抛售点鸦片之外也没有多少油水,那就更不愿意进行投资了。

这么多年来,除了左宗棠有点战略眼光把马尾造船厂选择在了福州,其他政府性的扶持投资压根就一点都没有。

福州城里的经济规模别说和上海、香港比了,就连长江边上的一些城市都比不了!

沈葆桢很了解这里的经济规模,福州城内虽然有各色票号十多家,但是规模都非常小,加在一起都比不上江南一个中等票号的规模。

就更别说跟华族的银行相比了,这也是他在福州筹款艰难的重要原因,因为地方经济实在是薄弱,民间都没有油水了。

洋人的银行有没有?当然有,可是全都是非常小的分号,很多大宗的业务都办不了,这些小银行分号只能给洋人的商船提供一些基本的金融服务,这些分号试水的意义要远大于赚钱。

而且最要命的是,洋人银行的分行居然没有洋人坐镇,而是雇佣的大清国的商人进行代办业务。

这就可想而知了,沈葆桢拿着英格兰银行的本票去兑换现银,结果遇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碰壁。

本来计划兑换一百万银元的现金,可是没想到这些票号和银行的掌柜负责人们,居然九成都不认识。

也不能怪他们没见识,这里的经济规模实在也接触不到英格兰银行,那可是大英帝国的发钞行啊!

正经的央行,规模大的难以想象,小商人根本就连门都进不去!

英国方面给同治帝的这些军事援助,从一开始就没想到过他会来这种小地方兑换,载淳皮箱里的这些巨款,全亚洲除了新加坡还有香港和上海能兑换之外,剩下任何地方都很难兑换出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