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疤痕(第2/4 页)

“意想不到,确实让人意想不到。”

苏晨扯了扯嘴角,目光钉死在了女人的身上。

他没有上去将对方制服,因为这不是现实,而是他脑内推理的场景。

二人的对话,其实是他自己思路的梳理。

“如果不是白素给我的那一份心理侧写,恐怕我也不会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认清案子的本质。”

这一刻,苏晨彻底明白了。

为什么那一份心理侧写之中,会有着如此多的矛盾。

按照侧写的结果。

凶手会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屠夫。

30岁的年龄,会喜欢听20岁左右叛逆年轻人喜欢的重金属音乐。

而且,这个从事着底层工作的屠夫,还拥有可以媲美一线刑侦人员的反侦查能力!

他懂得怎么消除指纹,怎么处理血迹,怎么销毁尸体上的信息……

这些信息并不冲突,但是却有一种微妙的错位,让人感到异常不适。

与此同时,苏晨也明白了。

为什么在人格评判的结果里,“混乱”这个偏僻的部分,会占有百分之二十一的比重!

不是因为凶手疯癫或者人格分裂。

而是因为谋杀者,和真正动手的人,根本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

一人是偏执的屠夫,负责杀人、肢解、抛尸。

另外一人是心思缜密的女学生,负责谋划、设计反侦察。

而在二十年的侦查之中,警方一直将金陵大学碎尸案的凶手认作一个人,是因为这两人的关系,非常吊诡。

这个屠夫,相当于是将自己身体和精神的掌控权,全部移交给了这个女学生,他不会独立思考,而是完全听令行事,对于后者有一种绝对的信任。

因此,这个女学生在两个人的关系之中,有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屠夫就像她的身体的一部分,没有自主,任凭操控。

1996年出版的心理学专著《亲密关系》中,将这种极端的双方关系,称之为d——s关系。

指的是一方,在肉体和精神上,对另一方的完全臣服,自愿被掌控。

“赵晓越,女,二十二岁,河卫省隋山人,单亲家庭独生子女,就读于金陵大学心理学系,成绩优异,综合绩点专业前十。”

“对于刑侦学有强烈的爱好,看过很多刑侦书籍,除此之外,也是一名重金属音乐爱好者。”

苏晨从沙发上直起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