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村里来了洋鬼子(第2/3 页)

能穿在竹签上的东西,小玲就忙着一个劲儿的穿。

包尔太太他们是坐出租车过来的,出租车稳稳当当地停在徐记家具厂的门口。

温老五率先走下车来,然后很殷切的帮着包尔太太打开车门:“包尔太太,你请。”

这帮着主动开车门这些,都是他在饭店这段时间,看着门童服务员做惯了的事,温老五现在有样学样,还学的挺有模有样的。

只是当温老五目光一转,看见路边居然立了一块小石碑,石碑上写着“徐家路口”几个字时,还非常吃惊。

他这几天没在这儿,怎么这儿居然多了一块石碑?

而且石碑上还写的是“徐家路口”,这看上去就跟徐家有关系。

可这个村子里所有人几乎都姓罗呀。

大概、可能、一定是自己好女婿的杰作。

温老五暗戳戳的想:“自己这女婿还是能耐呀,家具厂叫徐记家具厂,这路口叫徐家路口。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有没有机会立在这儿。”

想着这些有的没有的,温老五迎接包尔太太下车。

身后那一群围着看热闹的小孩子起哄叫起来:“唉,洋鬼子洋鬼子。”

另外还有人大声叫:“快来看洋鬼子啊!”

包尔太太听着这些小孩子的喊叫,虽然她听得不大明白,但也知道这些话有些不礼貌。

温老五强作镇定的解释的:“其实这些孩子不懂事,我们一直跟他们说这些外国来的朋友都是我们的贵宾,这些小孩子就只记得洋人贵宾,就这么叫了洋贵子……”

他结结巴巴的解释,越解释越胡扯,可真难为他了。

徐二龙在院子里听见动静,立刻迎了出来。

这些小孩子的喊叫声,他当然也听见了。

不过这么强行别扭的解释也犯不着,想必这洋鬼子的称呼,包尔太太在别处也一定听见过。

人家不远万里而来,想在中国做生意,自然而然,这点度量还是有。

怎么可能因为有人叫两句洋鬼子而生气的?

生意场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仇人。

只要她能赚到钱,哪怕你指着鼻子骂她黑心的资本家,人家也不在乎,怎么可能因为叫她一句洋鬼子而生气。

“包尔太太欢迎欢迎。”徐二龙跟包尔太太热情的握手。

看见围观的小孩子太多了,徐二龙也担心这些小孩子,没有大人照管,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后果。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