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2/11 页)

十里人间 老草吃嫩牛 148 字 2024-02-18 06:33:24

恍惚,接受不能。

这就艺术学徒了?

以后即使坐在家里不干活,也能拿钱儿了?

这是做梦呢吧?

年轻人是这般,那些老太太,小媳妇儿其实也这样。

像段四哥他妈,段家的老太太,人家现在是民间面点塑形艺术高级学徒,这就跟那些搞接待,敲锣打鼓带蹦跶的有所区别了。

拿待遇来说,老太太每月开始享受的国家艺术补贴,是十贯起步。并且,像是段奶奶这样的高级面塑艺术学徒,老三巷有最少二十五位。

老段家这次算是走了大运,除了老太太能拿数额不少的补助金,段大哥他们在飞艇站敲鼓作秀赚大钱儿,他家还出了两位实在的府级艺术家。

烫葫芦的段四哥,做拼花艺术的段四嫂子。

艺术家与艺术学徒,这待遇压根就不能对比,基本的生活补助完全可以不必计算了。

像是段四哥曾经五文一个的烫葫芦……如今要栓上漂亮的结子,穗子,装进烫金的盒子里,再配上段四哥的签名,私印,加上鉴定部门的四个资历确定印章,人家是可以进入府级艺术会所,步入拍卖流程的艺术品了。

盖尔的艺术之路,是入门难,难于上青天!

然而一旦有了资历,那就是金钱铺地,一路光辉照耀。

不但有饭吃,还是有硬菜的上等席面儿。

从艺术学徒,艺术家,艺术大师,艺术匠师,再从民艺,走向郡成家,府,州,继而国,国际,最后入九……艺术学无止境,总有永远攀不完的山峰。

可老三巷人,却跟别的搞艺术的人有着根子上的区别。

他们都清楚,他们的出息其实也就止步于此,一生再不可能有这样的机遇。

因此,街坊们倒也没有一下子就野心膨胀,想要跟这个世界谈点什么的意思。

老少爷们就想着,以后要把手艺做好,总不能让顾客白花钱儿,至于其它的……咱不懂,也就不去瞎想。

这个是老商街,祖宗传承下来的做人准则。

人啊,还是得踏实一些是正经。

十五天的艺术大赛,仿若就是梦一般的结束了。

总而言之,除了邓肯派,最后结局也算是皆大欢喜。

俞东池的艺术之都,莫名其妙的打响了第一炮。

常辉的艺术之路,才刚刚开始。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到了大赛结束第三天,江鸽子大早上起来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