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我们黄鹤楼怎么办?(第2/6 页)

然知道这只是故事,并不是真的。

但《滕王阁序》之后,王勃实在是太吸引太吸引大家了。

哪怕是任何有关于王勃的故事,大家都无比的感兴趣。

所以一众网友又接着再问:“还有吗,还有吗?”

江宁点点头。

他自然知道大家的心思。

正如前世江宁,也是因为喜欢王勃的滕王阁序,然后就千方百计的去寻找王勃的一系列资料。

江宁继续说道:“至王勃写出《滕王阁序》之后,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当他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

又读下去,当一句又一句千古绝唱出现,唐高宗连声叹道:好诗,好诗!当看到最后王勃不写了一首经典诗作出来时,唐高宗再次叹道,作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作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于是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可惜!”

“是啊,确实可惜。”

不过江宁这时却又说道:“可如果从其他方面来说,也不可惜。”

“江宁老师,您的意思是?”

“各位,你们知道死亡有三个标准吗?”

“江宁老师,我们有些没懂。”

江宁解释说道:“我知道大家可能没有过多的去研究过死亡这个话题,但人终究会有一死。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大家会觉得,人死了之后,他就真正的死亡了。但我想说,他只是我们物理意义上的死亡。物理意义上的死亡就是代表生命终结了,这个人没有生命特征了。但是,他真的死亡了吗?我认为是没有的。在物理层面上的死亡之上,则是记忆死亡。”

“江宁老师,什么是记忆死亡?”

“这个就是我们记忆层面上。比如,我们的亲人死去了,虽然他死去了。可是,这位亲人我们却一直记得。所以,他虽然物理层面上是死亡的。可是,他还给我们留下了记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没有死亡。不过,这种记忆层面,只能停留几十年,最多100年左右。当100年过去,我们记忆中的一些亲人可能也会不记得了。”

这有一些像哲学话题。

江宁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