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会写字的杨老伯(第2/3 页)

了,李氏却道:“小心驶得万年船,咱们初来乍到,谁也不认识,去那陌生人家里,还是有人搭个伴才好,何况我的女儿,这样好看又能干,更要小心。”

沈钰初听着还觉得李氏说的有道理,点头应着,后面听到她那自夸的话,忍不住“扑哧”笑了起来。

李氏佯怒地扬了下手,作势要打沈钰,口中还说个不停:“傻丫头,你笑什么,我和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和你爹定亲了,正在家里赶着绣嫁妆呢。姑娘家长得好看,就是要防着些嘛。”

玉诚在旁没头没脑的听着,也跟着沈钰傻笑,沈钰忍住笑,忙应道:“娘说的是,娘说的都有理,我们走了。”

说完,也不管李氏还要再说些什么,忙拉着玉诚溜之大吉。

路上玉诚问沈钰:“大姐,娘和你说什么呢,说得这么热闹。”

沈钰笑道:“娘没说什么,她是让你跟着我一起认认这边的路,以后出门就不会走丢了。”

玉诚一脸认真的点点头,东张西望地道:“大姐,娘说的有道理,这边的房子比咱村子里多多了,是要好好认认路,以后你有跑腿的活儿,我可以帮你干。”

沈钰很是喜欢这个憨厚的小弟,应道:“那以后有玉诚的帮忙,大姐就可以更轻松了。”

姐弟俩一路说着话,很快到了杨宅,杨老伯夫妻俩已吃完了早饭,小院的木桌上摆着笔墨纸砚,杨老伯正背着手在小院里边边看花边转悠。

沈钰拉着玉诚进去,向杨老伯道:“杨老伯,让您久等了,我找了块大些的木板,耽搁了一会,这是我弟弟玉诚。”

玉诚也乖乖地上前行礼:“杨老伯。”

杨老伯看了看玉诚,和蔼地笑了笑,就接过沈钰的木板,又问道:“你家这食摊可有个字号,也一并写上去吧。”

沈钰原来并未考虑过这个,略思索了一下说道:“都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只有丰收年老百姓才能吃饱又吃好,我这包子就叫丰年包子吧,我家姓沈,那就是沈记丰年包子了。”

杨老伯听了,赞许地点点头,又感兴趣地问道:“那食摊上的招牌是你自己写的,又听你念这诗,你认识字?读过几年书?”

沈钰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说读过吧,连个毛笔字都不会写,说没读过吧,那价牌上的字又确实是自己写的。

想了想,就只好编道:“我爹是个秀才,以前爹爹读书时在旁听了几句,并未认真学过,字也不会写。”

杨老伯一听来了兴趣,“哦”了一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