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 海空协同(第2/3 页)

开艘航母去抗日txt全本 且听沧海 1244 字 2024-02-22 09:05:38

过无人机为海军火炮进行校射!原因也很简单:出现无人机的时候,海军已经过了大炮巨舰决胜的时代了。

1894年12月11日早上,邓世昌带领着第一批经过训练的火炮操作手,登上了俘获的日本军舰吉野舰,在丰岛海战中,就是吉野舰打响了第一炮,在历史上,邓世昌的致远舰也是在吉野舰的打击下沉没的,可是现在,吉野舰却开始为中国人效命。

吉野舰在当时也是一艘优秀的巡洋舰,它在强压通风的状态下的航速可以达到23节,火力上装备速射炮。

现在的吉野舰上,有一部分是邓世昌训练的火炮操作手,一部分是北京舰训练的轮机员和航海员,还有一部分,是携带先进通讯和测距设备的北京舰人员,林远之所以对邓世昌说可以精确测量距离,是因为有北京舰上的便携式激光测距仪。

这天早上,东海海面,风速23米,浪高02米,一架wr-30无人机率先起飞,在北京舰上空担任中继指挥任务!随后,一架wr-11战术无人侦察机起飞。

在21世纪,无人机在战争中的作用一直是各国军事理论家关注的焦点,由于无人,所以无人机可以承担很多极端危险的任务,就算有损失,也不用担负人员伤亡——这种将会引起巨大社会压力的后果。

尽管无人机在战争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14年,可是直到100年以后的2013年,无人机才在航空母舰上完成起降,这里面,除了军事理论的原因外,也有技术上的难点。

无人机没法像有人机那样快速处理突发事件,无人机能像人那样思考这种事情还仅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中,在起飞和着舰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很多意外,这些意外不可能全部编入无人机的程序里,而控制人员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意外的处置。

更危险的是着舰过程,有人机在着舰完成对准跑道,调整高度的时候,是靠人来控制的,而无人机要靠控制人员在观察到情况之后再进行控制,这样就耽误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出现拦截钩没有挂住拦截索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在有人机上也很常见,有人机的飞行员可以立即选择加速复飞,可是无人机想要这样做就有可能出现来不及的情况。

北京舰之所以装备了很多无人机,就是希望利用无人机来探索一下未来战争中,无人机在海战方面的应用,没想到却在穿越之后派上了用场。

想象总是美好的,第一个科目就是wr-30对海上目标的发现,目标由那艘四千吨级排水量的桥立舰担任,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