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5 页)

清穿三福晋的小说 张佳音 72 字 2024-02-18 06:43:29

,臣弟便是有些积蓄,也负担不起一所学院啊,而且还有日后的维系所出,难道都有臣弟一人负责?臣弟还要当山长不成?”

无论这所学院教授什么,沾上一个“学”字,便是巨大的名声,一个先帝皇子,怎么可以拥有一所学院,甚至还成为山长。

胤祜这是在表明他的态度,他只是主张,并无其他野心,当然,不想一个人出钱,紧紧巴巴地维持一个学院运转也是极重要的原因。

雍正自然也不会真的为难他,转而道:“你若是能让弘历对书院起兴趣,朕便出钱,若是不能,朕恐怕便要再仔细思量思量。”

胤祜不愿知难而退,离开养心殿便思考如何打动弘历,而在没想到确切的办法之前,也并不耽误他跟弘历重新拉近因几年未见而疏远的关系。

弘历入朝多年,比起当年的少年模样,更添了几分不露声色和威仪,已经很难从他表面的神色言语探知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两人很迅速地恢复到比较亲密的状态,可与其说是胤祜的努力,不如说是弘历的顺水推舟,但是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亲密也有界限,尤其是弘历这样的身份,一举一动都得分外注意,很多事情需要权衡利弊,不再像少年时那般可以随意言说。

胤祜始终找不到切入点提及,或者说他已经很清楚,利益才能动人,当他真的将这样的置换摆在明面上之后,他就得彻底摆清楚自己和弘历的关系,这让胤祜多少有些怅然。

雍正全都看在眼里,也不提醒,就让他一人慢慢摸索前行,直到融入进朝堂官场之中。

心态摆正,胤祜想出办法也并非难事,四阿哥弘历表面温和尔雅,实际是个极骄傲的人,想要投其所好,自然不能直接送上去,而是要假作不经意地被发现,激起弘历的胜负欲。

是的,正是胜负欲。

弘历是个自视甚高的人,同时他极为崇拜祖父康熙,这两点都能利用。

胤祜借出宫开府前设宴邀请弘历、二十胤祎、二十一胤禧、弘昼,胤禧喜文,早就对胤祜带回的西洋书籍表示过兴趣,他应该会主动提起,便是不提及,胤祜提前交代一句,胤禧连问都不会问也会帮他。

而胤祎和弘昼都不会附和那些谈书论道的话题,弘历却不会缺席,胤祜一方面提圣祖对西学的推崇,一方面提及出使时跟西洋学者交流时泛起的不服气,然后再以出使海商获取的巨大利益震动几人,他的目的便成了一小步。

胤祜在弘历面前,将他想要创建学院定性为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