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有则改之,无则加冕(第1/4 页)

中国历史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万长生说的这句话,是两千多年前《吕氏春秋》里的名言。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意思是治理国家没有法制是不行的,那会造成社会动乱,但如果死守住法而不知道变通,也很容易引发矛盾,矛盾动乱不可以保持国家稳定,世道不同,社会变了,变法就是合适的。

有时候真怪不得中国人习惯于从故纸堆里面反思。

老祖宗们似乎已经把人世间需要总结的事情都总结完了。

现代欧美国家就最喜欢抱住法不放,引经据典的认为以前好的东西,现在就一定也好,所以各种吵架内耗没有效率。

而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搞懂了这个道理。

一定要有法,但随着实际情况变化,又要相应的调整。

只是这个调整,在如此庞大臃肿的国情体制面前,肯定会显得无比艰难。

有些自视甚高甚至愤世疾俗的人总喜欢推倒一切重来,觉得那样既英雄又浪漫,充满了革命主义气息,还能给自己改变命运。

但在务实的人眼里,就是幼稚和中二。

他们会默默的去做,譬如万长生这样。

院长再点燃一支烟,却基本都没有抽:“是啊……改革,总是这么艰难的,美术界……各级美术机构,拉山头拜师、跟风追潮、巧立展赛名目,各种变相洗钱沆瀣一气,更不用说一部分掌握着书画特权,评判标准和披着艺术皮的别有居心了,这样发展下去,其结果确实是无益于社会,有罪于后人啊。”

万长生反而问了:“那您觉得美术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院长想了想:“书画应该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探索人文思考为目的吧?美术界更应该以教化民风,传承文脉德育,增添生活美感作为主要责任?上次你也谈过你在寺庙画画做菩萨长大,这就是应该是美术界的意义,盈利创收,图谋利益还是应该作为次要目的。”

万长生点头:“那就是了,我想大美培训校和蜀美之间没有矛盾,甚至应该看成是互补的结合,民办教育机构灵活热闹,能够做出各种尝试探索,官方美术学院底蕴深厚,脚步沉稳,之前有人跟我谈论过欧美国家大学的差别,说欧洲大学更容易受到政府、官方的影响,而美国大学因为更接近于商业机构,有自己独立自由的办学理念,我们不正好可以把两边都结合起来尝试么。”

院长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