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初见心花,余生清炉(第1/4 页)

万长生就没有再去外景地拍摄现场了。

所有拍摄场面都是唐建程在电脑上简单处理过,然后每天晚上发给万长生。

因为夜间戏越来越多,有时候全组半夜十二点还在忙碌,所以发给万长生都挺晚的。

但到早上,唐建程一定会收到万长生发过来的完整回复。

哪里有问题,为什么改,怎么改,从演员的表情到场景的安排设置,所有细节都罗列出来。

经常还有调整过的脚本图照片。

因为整部戏的化妆和场景都不复杂,所以第二天整个剧组把所有点到的画面重新拍过,也不费事儿。

反而因为名义上的导演不在现场,大家都不会觉得拘谨,有什么说什么的相当放松。

整个拍摄居然还觉得挺愉悦。

教授老师们飙戏的场面频频出现,可往往就是这些极具功底的表演,被万长生频频打压,一句话,抢戏了。

所有配角的戏份,甚至表演张力都应该在主角之下。

甚至连那个男主角都不能压过女主角,而所有配角又不能压过男主角。

这个分寸感让老戏骨们痛苦极了!

换个剧组,但凡遇见这种演技派大爆发的时候都会很庆幸,不管怎么说,只要有演技就有看头,能够得到观众的欣赏,这部戏就是成功的。

可万长生始终要求稳稳的压住所有人的演技,必须要服从钟明霞的表演上限。

始终让她的感情爆发,在整部戏里面成为主旋律。

这是多少剧组都忘记忽略的基本要素啊。

拍着拍着就忘了整部戏的主脉络了。

换些演员没准儿就发飙了,你特么懂不懂什么是拍戏,而且身为导演也不到现场来,尽特么瞎几把提些要求。

这么多演过戏的,要去配合一个第一次演戏的,你知道有多难吗?

可这些教授老师,多明白道理啊。

艺术创作,主题明确、核心突出的原则,这是任何门类都共通的。

万长生一说他们就认了。

可能很多导演已经不注意这个关键,任由角色们发挥,各种细节抠得非常细致,以为这就是好导演了。

殊不知还是像一幅画,重点部位要精细刻画,次要模糊虚化的地方,千万不要来抢主题。

不然新款手机们为什么都要加强虚化功能,多镜头拍摄呢?

这都是最基本的艺术原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