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9 章 传承(四)(第2/5 页)

大国小鲜最新信息 少地瓜 198 字 2024-03-07 12:43:00

…”

欧阳青说得简单扼要,饶是最不精通战事的高程,一遍听下来也能分清主次。

作为工研所的代表,卢实率先抛开立场和派系表态,“剑指蒙古的西北铁路马上就要开工,如今有了经验,许多部件都可以倒模,也能少走弯路,势必会更快……”

秦放鹤也补充,“玉米已经在推广了,朝廷发布了律令,三年之内仍以留种为主,想必要不了多久,就能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届时粮食增产,将士们也不怕吃不饱了。”

蒙古骑兵最大的特性就是机动灵活,所以大禄务必要稳扎稳打,缓慢推进,打到哪儿,工事就修到哪儿,争取咬到嘴里的,都能吞下肚。

有了铁路源源不断的运输,有高产作物努力生长,粮草和工程材料供应的难题就能缩减大半。

欧阳青点头,“如此,头一个难题就算过了。”

至于蒙古骑兵的精锐,这个没办法,因为实力是独立且客观的,想要打败对方,不可能寄希望于对方变弱,而应该想办法让自己变强。

说到这里,欧阳青就忍不住叹气,一边叹一边垂涎三尺,“蒙古马啊,那是真好……”

自从唐朝覆灭,中原汉人失去了北方辽阔的草场和马场,马匹就只能依靠外部引入。

但骑兵都不成样子了,大家的注意力便都放在那些高大挺拔的漂亮马上。

说得不好听一点,现在大禄朝半数以上的马,都不适合在蒙古打仗!

欧阳青真的太馋蒙古马了。

蒙古马体型矮小、不挑食,饭量差不多是他们这些高头大马的一半,而且极其耐寒耐旱,能忍受零下40度的严酷低温,关键时刻骑手还能缩在马腹下取暖。

且耐力极佳,完全就是为了蒙古那片战场而生的战争机器。

其实大禄也曾引进过蒙古马,但南橘北枳,一旦蒙古马脱离了那个环境,与本地马杂交,它们的后代就会逐渐丧失原有的优势,所以一直被人卡脖子。

那么问题来了:

不打下蒙古,就永远不能复刻昔日汉唐铁骑横扫的盛况,但是想打下蒙古,就得先过了蒙古马这一关。

非常矛盾且残酷的死循环。

“对了,子归啊,”欧阳青端起茶盏灌了几口,朝他抬抬下巴,“前儿你同我说有点想法,这会儿也别藏着掖着了,都在,说说吧。”

他可太好奇了!

“好!”秦放鹤也不卖关子,取了一张图纸来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