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第2/4 页)

被将军掳走之后番外 望三山 108 字 2024-02-18 22:28:56

更严重的并州到现在也很缺人手,在并州忙碌的官员们几乎每一年都要走访各地征辟大儒名士来为并州效力,但犹如杯水车薪,还是不够。

在这几年里,粮料院的情报人员已经深入到了各地郡县之中,亲身入底层之中实地走访,从县令开始探查幽州、并州、冀州的官员情况,并将品行不端,具有贪污、欺辱百姓等劣迹的官员名单统计给了元里。

如果是以前,元里还需要忍,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实力一口气撤掉这么多人,也没有足够的官员人数填补上去。但封公之后,元里不需要忍了,他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就能将这些官员全部换掉,因为他成了冀州和并州真正的主人。

他也确实没打算忍,不过人撤掉可以,填补的官员去哪里找呢?

如果想要将幽州、并州、冀州大换血一遍,元里最少需要六百名官员。

上哪里能找有才能、会识字、能做官的六百个人?

元里没有苦恼多久,一个早就有了的想法在他心中逐渐清晰。

——科举!

如今的选官制度还是察举制。世袭、举荐,豪强士族之间彼此缠绕,靠着血脉和关系铺开了一张大网,牢牢将官位垄断在了自己手中,让文字和知识成为上流人士特有的资源。

普通的百姓们永远也接触不到这些资源,他们只能种一辈子的地,然后子孙后代也跟着种一辈子的地。他们不可能变为官员,百姓和做官之间有一条天堑。

科举就是打破天堑的桥梁。

为不具备贵族、士人身份的人提供参政的机会,借此打破豪强士族对官位和知识的垄断。科举是封建时代最为公平的官员选拔形式,是真正能让底层人一跃飞天的机会。*

元里很早很早之前就有了用科举制代替察举制的念头,如今他成为了闻公,北方三州统一,即便他用比较另类新奇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没有士族和豪强敢置喙,他在自己的地盘搞,选的是闻公国的官员,又不是北周朝的官员,外人凭什么多说?

想到这一点,元里觉得他是时候将科举拿出来了。

当天,他便召集了政事堂的官员,让他们将自己会在冀州邺县举办一场人才选拔的事情布置下去,并将这次选拔命名为科举。

科举将会进行分科考试,最后以成绩定取舍,最后选拔出来六百名人才。

听到这件事,群臣都感到新奇极了。因为元里的身份足够高,又在部下之中极具威势,这又是元里成为闻公之后的第一个命令,众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