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洛阳(第1/6 页)

倾听男人心 月下狂琴 232 字 2024-02-23 22:44:01

,最快更新倾汉 !

“老朽姓董,名昭,字子义,侯官今福建长乐人,少时便随家父学医,也好游历……只是想不到,当年南蛮之地一行,竟沦落至厮,想来,老朽已有三十多年不曾回过家乡了,怕是老父已是……”

说到这里,神医董昭的眼中泛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夹杂着一丝的痛楚。

姓董?

侯官人?!

蓦地,韩非心中就是一动。

没记错的话,东汉三大名医之一的董奉董君异可就是侯官人!

董昭姓董,董奉也是姓董,还都是侯官人,都是学医的,莫非,这两人之间有什么关联不成?

如果真是这位神医的子侄辈的话……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共有三大名医,分别是谯县华佗、南阳张仲景以及侯官董奉,三大名医各有擅长,华佗精通内、儿、妇、针灸个科,尤其是以外科最为擅长,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界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的最早记载。

而张仲景,历史上被称为“医圣”,比起华佗擅长外科,他更擅长内科多一点,尤其是在方剂学方面,可以说是开山鼻祖,更是提出了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第一人,即便是在韩非的前世那年代,其著作的《伤寒砸病论》依然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

至于董奉……

韩非之所以知道这个董奉,还是因为一个名词“杏林高手”,这才记住了这个名字。

董奉,字君异,侯官人,少时治医学,医术高明,与南阳张机、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

董奉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学家,在韩非成功穿越那阵,那片杏林尤在,韩非甚至去旅游过。

与华佗、张仲景一般,董奉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

心中记下。韩非口中却并没有说出来,只是使人帮董昭收拾行李。老头孑然一身,身边就一个小童子照看着,东西并不多,人手又充足,很快便是收拾停当,一行人熙熙攘攘的出了宛城,直向北方而去。

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