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第1/4 页)

皇兄何故要谋反笔趣阁 月麒麟 676 字 2024-03-01 12:54:47

于是,群臣俯首,齐声道。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但是,这毕竟是大道理,所谓“持守正心”,“举才唯贤”又该是个什么标准?万一有人借着这个旗号,真的徇私提拔自己的亲信呢?

老大人们虽然没有在这个时候不应景的说出来,但是,心中还是不免有所疑虑。

这般神色,朱祁钰自然也看在眼中。

所以,紧接着,他便继续开口道。

“吏部何在?”

于是,王文立刻上前,道。

“臣在。”

“自即日起,凡受大臣举荐而拔擢者,不受三年考课之限,一年为期,由吏部主持考核,合格者留任,不合格者黜落,回归吏部待选名册,降回原级重新选授官职。”

朱祁钰的话音落下,群臣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唯独王文黑了一整个朝会的脸,顿时喜笑颜开,拱手道。

“臣领旨,必不负陛下所托。”

吏部掌铨选大权,其权重乃六部之首,这是朝野供认的,所谓“表率百僚,进退庶官,铨衡重地,其礼数殊异,无与并者”,便是此理。

但是,实际上,吏部并不能完全掌握铨选大权,因为,官员的荣辱升降,本是天子之权,吏部不过代行而已。

铨选大权,细分下来,可分为官职转调与官员考核两项基本权力。

但是遗憾的是,这两项权力,吏部都不能彻底掌握。

先说官员考核,无论是京察,大计,还是针对普通官员的考满,都是由吏部主持,都察院协理。

甚至于在大规模的考核当中,都察院是直接参与其中,贯穿全程的,一旦考课的结果,督查御史有所质疑,那么便需要进入复核的阶段。

至于官职转调,更不用说,吏部根本不可能掌握的了。

名义上来说,官员的升迁罢黜,都要经过吏部的核准,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却并不完全是如此。

因为是代行天子的铨选之权,所以理所当然,其权力本身来自于天子。

所以,在吏部的正常铨选之外,由大臣举荐,天子核准,直接进行官员调动的方式,也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当然,前提是要遵守铨选的铁则,比如说,不能让一个没有功名的武将来当兵部尚书,或者说仅凭圣恩,无凭无据的越品拔擢毫无实绩的幸进之徒。

在这种情况之下,吏部的权力被一再压缩,真正能够掌握的,实际上只有那些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