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之宗《黄帝内经》(第1/3 页)

中国文化常识1000问 干春松 34 字 2024-02-18 08:15:27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巨著。它为中医学奠定了较为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其成书标志着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后世医家大多在《内经》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加以阐发,从而形成不同学术流派和竞相发挥的各家学说。现在中医运用的传统基础理论仍以《内经》为主要依据,临床实践也以它为指导。因此,讲中医必得说到《内经》。《内经》的产生绝非偶然,它是春秋、战国、秦、汉以来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在西汉以前所出现的许多古典医学文献基础上,总结、汇集编辑而成的。

相传《黄帝内经》为黄帝、雷公、岐伯和俞跗等人讨论医药的笔记,实际上它是后人总结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写成的。从其内容、文气和作者思想来看,它可能不是出于一人手笔,而是几个人先后写成的。原书编成于西汉,搜集、编辑了春秋至西汉的医学著作,因流传中有亡佚,后人在整理、注释时又将西汉以后的医著伪称《内经》原文补充了进去,所以现在看到的《内经》不是原书,而是经过西汉以后,特别是唐宋医家补充过的。就其医学学术思想看,《内经》主要反映的是春秋战国、西汉的医学成就。由于黄帝氏族文化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从无到有,盛况空前,历代的人们都以自己是黄帝的子孙为荣,各派学说都将自己的文献冠以“黄帝”之名,一为显示学有所本,二为引起世人重视。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这部巨著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现象,以及诊断治疗方法,结合当时自然科学成就,进行了客观分析,建立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针灸和摄生等学说。

统一整体观是《内经》的重要学术思想。它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人体内由于经络的沟通,任何一个或大或小的组织都是互相联系的,从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内经》的整体观还表现在,它认为人的健康和疾病既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即人体直接受到时间、气候、季节和地域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也与社会因素、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即人的贵贱、贫富、苦乐、生离死别等变化对健康有着极大影响。

《内经》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把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总结成系统理论,用阴阳对立统一和五行生克的规律,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预防、立法、治则和药物性、味、气等祖国医学中的基本问题,贯穿于医药的各个方面。它促使人们从系统结构观点观察人体,有助于比较辩证地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