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2/4 页)

[清穿 张佳音 72 字 2024-02-18 06:43:29

好着呢。”

“额娘瞧你也是过得极好。”

茉雅奇肯定地点头,“除了称呼上变了,女儿在安寿宫的日子与从前没什么两样儿,且还要更亲近几分呢。”

佟佳夫人欣慰,“使团就一点儿消息没送回来吗?”

茉雅奇摇头。

而此时的使团在何处呢?他们此时在一个叫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国家,几十年前刚结束战火,整个国家甚至不如大清一个省大,如今却已经是这整块土地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胤祜原就知道西洋的物件儿极其特别,真的抵达西洋,见识到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惊讶之余,甚至有些惶恐。

世界太大了,大清之外还有那么多的土地,那么多的文明,他们并非朝中一直所称的蛮夷、番邦,而是有着同样强盛的国力和军力。

有些国家不允许大清的商船进入港口,只允许使团上岸交流,可仅仅只是在港口外,看见那丝毫不逊于大清的巨大战舰和商船,便足够打破使团官员们的固有印象。

相比于这些“大人们”,大清的海商们就淡定许多,因为这些他们都是见过听过的,而这一趟出海,他们更欣喜的是收获,这巨大的船队,还有两艘战船,连海盗都不敢轻易靠近,这是从前没有过的。

随使团出海的名额需要一笔巨款买下,回大清后还要再缴纳巨额的税,时间周期也比他们自行贸易更久,可是只安全这一点,便足够海商们趋之若鹜,他们甚至还期盼着大清能够多来几次出使,届时多少钱都要买到名额。

这个时候的大清,在西洋各国眼里,仍旧是强大的。

几千年的文明,幅员辽阔,能够自给自足,“遍地黄金”……

因此大清的使团几乎踏遍了海船能够到达的每一个国家,哪怕最顶尖的技术他们无法习得,能够带回物件,大清能人无数,早晚也可以研究仿造出来。

究竟要带回什么对大清有益的东西,自有九贝子胤禟和使团官员们考量,胤祜和废太子胤礽全副心思都在西洋的文化上,刚开始每到一个国家,首先要参观的便是这个国家文人聚集的地方——大学。

这里的书院不叫书院,叫学院,叫大学,山长叫院长、校长,大学的学生不学四书五经,而是接受各种各样的学科教导。

最开始他们确实是这么认为的,毕竟大清的书院里大多是大清未来的肱股之臣,他们便以为西洋也是如此。

但是两人去了几个国家的学院之后,便发现,虽说文化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