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3/4 页)

,悄悄咽口水。

太过渴望,以至于一股熏香的香气飘过,过一会儿又在身边浓郁起来,都没有第一时间发现。

施晚意停在他们身边,先和一个头大身子瘦小的孩子对视。

孩子怯生生的,干黄稀薄的短发贴头垂着,衣服灰扑扑,看不出男女,只一双眼睛因为过于瘦弱,大的过分,露出来的手腕上仿佛一掐就断。

“多大了?”

那孩子紧张害怕地说不出话来,倒是另外两个大的,吓一跳回了神,齐齐退了一步,险些绊倒他。

施晚意便看向这两个男童女童,淡淡地问:“多大了?”

她声音很好听,也不厉,可孩子们全都不敢冒犯,结结巴巴地回答。

女童六岁,男童七岁。

“今年冬也就罢了,往后六岁上的男童不要带过来,赚了钱,不拘是读书还是学些手艺,于他们将来有益。”

那男童的母亲站在织机前头,点头哈腰地应承,“是,是夫人。”

至于女童……

“日后若每月十文钱作为束脩交给织坊,我便辟一处屋子,让人教导她们识文断字、算账女红……学成后想不想留在我的织坊皆可。”

小孩子们不太懂得,织娘们则是面面相觑,有人惊喜,有人不以为然,亦有人纠结。

织坊的工钱按量算,织出上品、中品、下品布的工钱有差别,一个女孩儿每年一百二十文钱的束脩,于普通百姓来说不算少,舍不得也是正常。

可京中正经的女先生,百姓是绝对供不起的。

以织坊的工钱,哪怕是只能织出下品布,咬咬牙也拿得出一百二十文,若是能算笔账,家中女儿三五年学成,早晚也能赚回来。

施晚意那“赚它个十万两”、“开遍大邺”的话确实是故意夸大,不过这织坊她是打算做下去的。

她当然也心知肚明,织布女红倒也罢了,别的活计外面极少会招用女子,除了在她这儿做工,可能更多还是在婚事上有益。

不过有些许倚仗的女子,总归选择的可能更多些,就是好事。

这所谓的束脩钱,施晚意不缺,收来还得自个儿贴补一点,但也得收。

这跟她败家没关系。

施晚意将糖葫芦和她那份糖炒栗子顺手拿给孩子们分,又点了那文娘子做个小管事,便去看了已织好的布匹,留下两个婢女盘点,回头送到陆家去。

而后,她带着陆姝离开织坊,前往东市,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