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第1/4 页)

皇兄何故谋反起点 月麒麟 676 字 2024-03-01 12:54:47

“前儿老夫听说了一桩事,定国公府那位刚袭爵的小公爷,从袭爵到现在,一直支的是半俸,而且这半俸里头,还有一半是折的胡椒苏木。”

“府里遣人去户部责问,户部回说,小公爷年纪不够,能袭爵是朝廷恩宽,待成年之后,自会补齐俸禄,至于胡椒苏木,虽然两个月前,多数衙门就停了折色,但是户部硬说国库不丰,请国公爷海涵。”

“当然,二爷肯定是不知道这桩事的,毕竟,虽然英国公也没成年,但是,户部一直给支的是全俸,而且,停了折色之后,连胡椒苏木,英国公府都得自己去购置,对吧?”

认清自己

如今的京城里头,共有四座公府。

这是个常识问题。

但是事实上,任谁在朝廷当中,提起国公府,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英国公府,其次是成国公府和丰国公府。

至于定国公府,提起来的时候,大家都知道。

但是,没人提的时候,也就没人提了。

甚至于在勋戚这边,认可的领头人,可能是成国公,也可能是英国公,但独独不会是定国公。

为何?

因为,早在永乐年间,几大公府分割势力的时候,定国公府就被排除在外了。

英国公府和成国公府,都有着辉煌的历史。

初代英国公张辅,出身名门,开国勋臣河间王张玉之子,随太宗皇帝靖难,屡立战功,平定安南,扈从北征,一生戎马,功勋无数。

初代成国公朱能,骁勇善战,燕王府的最初班底,率军夺取北平九门,率先攻入南京城,靖难之时,数次救太宗皇帝于险境,死后配享太庙,荣宠之至。

相比而言,定国公府,就显得黯淡的多。

初代定国公徐增寿,虽然同样出身名门,乃中山王徐达之子,但是他之所以获封国公,一是因为和太宗皇帝的姻亲关系,二是因为,他当时在建文帝身边,屡次回护太宗皇帝,并且暗中通风报信。

或许,对于太宗皇帝来说,徐增寿的功绩是最大的,因为没有他提前传信,可能太宗皇帝连起兵靖难的机会都没有。

但是,他毕竟和张辅,朱能不同,没有亲上战场,立下战功,这是先天上的不足。

可即便如此,太宗皇帝对于定国公府仍十分看重。

徐增寿在靖难成功的前夕,被建文帝亲手所杀,令太宗皇帝痛惜之至。

刚刚即位,太宗皇帝就命不到二十岁的小定国公执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