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海上重骑兵(第2/3 页)

后,海兵都督府最终以明文电报方式向马尾造船厂下达了两艘舰的命名。于是乎,福建镇守府捏着鼻子认下这茬事,只能通过在乡海兵协会放出风声,来年再战。

据接舰委员会发回的电报,舾装后首次海试,在轻载情况下最高航速达到34节,远远超过当时舰艇制造司提出的指标。

紧接着装甲巡洋舰方面,11月15日,汉阳舰完成舾装,11月28日,朐阳舰完成舾装,朱先钎代表海兵都督府后勤装备部,于11月30日亲自乘坐龙江号炮舰抵达松江,准备开展两舰验收。

在龙江舰指挥舰桥就能远远看到,松江港不远处浑浊的海面上,一前一后两艘修长身影的战舰轻轻飘荡,8根整齐划一指向侧前方的黑色粗炮管、纯黑色的涂装、高耸的指挥舰桥、颇负特色的三足桅杆,以及桅杆上各种仪器、天线,让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压迫感和碾压感,这或许是大明最高科技水平的人造装置了。

登上舰,朱先钎先是与接收委员会的委员长,也是即将担任舰长一职的赵柏毓上校相互敬礼致意,然后又与全程参与建造的松江造船厂章厂长握手致意,在众人簇拥下,步入宽敞的舰上会议室,听取了舾装和试航汇报。看着会议室的设置,朱先钎连连感慨,当年的会议室拥挤无比,原本在舰长舱室外面的会客室,正副舰长和部门长落座之后,其他人只能站在后面,人一多,这空气不流通更是难受。要么就在餐厅开会,与会者时不时会被后面厨师正在烹饪的菜肴香味所吸引,会上走神是常有的事。

这次建造汉阳级装甲巡洋舰,朱先钎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强调居住性和生活便利性,尽管将下甲板的舷侧舷窗取消了,不过灯光和换气设备加了不少,至少不会像以前一样,战时人员增配,说不得要加层吊床,甚至听说炮舰上有的海兵要挤热铺(注)。现在军官们有了专门的餐厅、会议室,八人挤一个小舱室、斯文扫地的场景不复存在,还预留了指挥部位舱室和部分备用舱室,反正都是水密设计,中空的地方也能废物利用,只需将电力、换气、排水接头留好就行。

听完汇报后,朱先钎又带着人详细走了一圈舰上各个部位,先是舰首的锚链舱,黑漆仔细刷过的锚链,一圈圈的缠绕铁柱上,让有强迫症的朱副司长看起来心情很好,电机操作和人工应急收放的操作台设计颇为精巧,紧接着舰首的备件仓库,然后是甲字号炮塔,单根重19吨的200毫米炮管,在帆布遮盖下,有力的嵌入正面略带斜角的装甲板,底座上巨大的液压转动装置,同样被一圈的装甲板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