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第2/3 页)

城姬三国下载 绅士东 227 字 2024-02-18 16:10:11

此时已经敲定的两路入荆大军,分别是沿着长江进攻江夏、沿着淮河进攻南阳,也就是一南一北、一水一陆的绕开大别山。

陈宫则是提出,其实还有一路军可用——长江以南,荆州和扬州之间,隔着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

崇山峻岭,无法用兵,地形需要脑补“死亡搁浅”。

不过继续向南兜,就是五岭或者称南岭之地,秦汉早期将楚地南部的山岭地带,全都统称为“南岭”,但现在是特指五岭之地。

虽然五条高岭横亘,但却只是军队运输不便,骑兵难以行军,并非完全无法出兵。

五岭以南,就是“岭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交州。

秦末赵佗在岭南割据,威服当地越人,立国南越,汉武帝时才重新收回,设立交趾部——当时没有州牧的说法,“部”是指刺史部,而刺史只有纠察之权,交趾的行政级别低于州,但是也设“刺史部”,直到前些年,才将岭南九郡划分为“交州”。

如今士氏在交州深得汉越之民心,虽然资源、人口有限,不足以进取,但无论白图还是刘表,也都对这块没肉的硬骨头没兴趣。

陈宫的第三路军,也并不是走交州,而是想要走五岭——此时画地图的话,五岭算是在扬州、荆州、交州之间,但是……除了涂色之外,三者对五岭深处,那些连县城都没有的地方,并没有控制力,主要是蛮族盘踞。

叫山越也好、叫武陵蛮也好,总之正常行军的话,要路过好些古越、武陵蛮的部落,几乎是横贯蛮族核心地区。

强行用兵,还没见到敌人,就要先和蛮人拼个五劳七伤……

章陵之前俘虏的山越人中,已经有真正的蛮兵——也就是通过越姬“化蛮”的蛮族。

虽然不是那几座南岭深处的古越部落的蛮族,但至少也是真正和山越人沾亲带故的,而不是普通山民!

对于南岭蛮族,荆州那边叫“武陵蛮”,因为南岭在荆州属于武陵郡以南,而在扬州则是被称为山越。

对待南蛮,汉王朝一向是实行君长制——承认他们内部的酋长,之后通过威服、怀柔他们的酋长,来治理这些蛮人部落。

山越这边的大渠帅称“宗帅”,武陵蛮的大渠帅称“精夫”,大同小异。

民生上其实也有农耕活动,不过因为生活在山中,故而在农耕的同时,渔猎采摘也是重要的补充手段。

结构上类似于商周的奴隶制,酋长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区别是更信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