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第2/3 页)

城姬三国下载 绅士东 227 字 2024-02-18 16:10:11

例……

以二十年前的东汉来说,识字率一成、能够完整读写的是“一成的一成”,也就是1%左右,而这1%,也都是能读得懂经典的——解读的正误且不说,至少人家自以为是懂的。

这也是因为,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解读经典”才是掌握“完整读写”的目的,自然两者是完全重合的——不是为了读圣贤经典的话,你废力学个全套做什么?

看得懂几个字、会写个信不就够了?

这无形之中,也拔升了“完整读写”的掌握难度。

而楚国蒙学则是先教读写,在专业分化之前,各家经典都只是取其精华的节选在课本之中,令“完整读写”与“解读经典”解绑。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纸张的成本降低后,可以将繁杂的口语白话表达,直接落实到书面上,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否则在刻竹简、或是纸张金贵的年代,“书籍”是必须用书面语来写的——否则太费时费力!

为了提升识字率、读写率,楚国在一定程度上,也无形中倡导了白话运动,与简字运动。

白话,可不是“白图”的话,而是指将偏口语的表达,直接落实到书面上。

简字就更加顾名思义——城姬世界的文字,在白图穿越之初的时候就发现,比正常的篆字要简单许多,否则当初白图也未必看得懂,只是现在……进一步进行了简化。

如此一来,楚国的识字率达到了惊人的50%,能解读经典的、也就是传统士人,大概有5%,不过掌握完整读写的,却有10%几——总人口的一成以上!

放在东汉末年,已经是十分可观的数据。

原本只要按部就班的继续下去,这教育的普及程度,其实已经十分和谐。

不过最近楚王和楚国朝廷,屡屡暗示识字率、或者说是蒙学,乃至于县学、大学、匠学,都将是楚国接下来的扶持重点。

这令许多楚臣也浮想联翩,有种……没事找事儿的感觉?

上次有这种感觉,是楚国非要增大粮食消耗,来支持全民修炼,以及……将钢铁铺到地上的时候!

事实上会有这种感觉,也并不奇怪。

因为白图的确不仅仅是为了“扫盲”本身,而是工部又有新的发现……

在优化“精报”的过程中,庞统也渐渐掌握了更多的电力技术——毕竟精报在本质上,与战甲的纯粹精神力交流不同,依旧是要使用到电信号,准确的说应该是“精神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