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第3/3 页)

投石车”,最终也只是图纸,曹爽甚至不屑于为马钧实验一下,哪怕当时马钧已经有改造连弩成功的功劳……

“楚国的冶炼技术,的确远胜巧匠营。”马钧有些木讷的板着脸,倒不是不高兴,而是就这副性子。

“强度会差出多少?”刘晔问道——这决定了他之后要和楚国怎么谈。

“三成,不过如果由巧匠营打造,一年最多五十副,再扩招一次普通匠人,也不会超过七十副。”

马钧的话,令刘晔心里一凉……

第四百二十五章 差距

听到马钧的话,刘晔心里凉了大半……

冶炼技艺远远不如,一样的板甲要弱三成,并不是不能接受!

为了提升魏国的技术,并且钳制楚国发展,付出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不过罄尽巧匠营之力,每年也只能几十副的产量?

这数字彻底打消了刘晔的念头。

魏国的巧匠营,就相当于是楚国工部、还要加上一部分合作的官坊,也就是负责开发新技术,同时也掌握着大量的官匠,负责之人正是“巧匠军师”马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