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字形(第1/3 页)

中国文化常识知识普及 干春松 34 字 2024-02-18 08:15:27

“六书”是字的构成方法,从战国到现在没有多少变化,但真正要把汉字写下来,从古到今的变化可就大了。汉字字形的变化,大致说来,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石鼓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Z5E8.jpg" />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殷商的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代表字体,它因刻于龟甲、兽骨之上而得名。其内容多为问吉凶的“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Z53c.jpg" />

商代甲骨文

随着殷商王朝的灭亡和殷都(在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的夷为废墟,这批文献资料被埋没于地下3000多年。直到1899年才被一个名叫王懿荣的人发现并认定为商代的遗物,从此便有人开始搜集并拓印其文字进行研究。甲骨文的发现,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使殷商文化的研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对它的研究也成为一门新学科——甲骨学。近代学者刘鹗和罗振玉都是甲骨文早年出土时期对甲骨文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参见《文物·考古》中“甲骨文和刘鹗、罗振玉”词条)。

金文

所谓金文,是指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上古称青铜为吉金,所以把这种铜器上的铭文叫作金文。由于钟和鼎在两周时代青铜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又将金文称作“铜器铭文”或“钟鼎文”。

商代金文的字体和甲骨文相近,文字内容或者是记事功的,或者是录训词的。西周金文就字体整齐了,文字内容多是与祀典、赏赐、征伐、契约有关的记事。

大篆

中国古代文字发展到周朝,周宣王时(公元前9世纪)的史官史籀,曾对古文进行过一次整理,其结果是产生了“籀书”,即大篆。大篆是相对于秦朝时的小篆而言的。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Z5313.jpg" />

颂簋及铭文

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