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 页)

减轻负担,安静、放心地生活下去,才有烧香,才有葬仪。

吊唁者只要急忙赶到灵堂,就能还上死者的人情。只要双手合十静坐一夜,诉说他生前的事儿,就能得到宽恕。内中应当含有宗教的欺骗性。

当然,尽管这么说,我并不想否定宗教。相信的人仍然可以相信,其本身并不是坏事。

遗憾的是,现在的我不能相信。虽然有相信的愿望,却无法参与其中。坦率地说,不愿意在遗体(像)面前鞠躬,总觉得这样会令自己着急,令他人不安。

如果能够轻松愉快地相信这些东西,心境该是多么安定啊。

然而,我并不觉得自己没有宗教信仰。

假如宗教就是相信某种东西,我相信死总归是死,归于无限的无。死既没有撒娇,也没有情趣,更没有灵魂,有的只是无之本身。

如果有人问我所崇奉的宗教,这就是我的宗教。

因此,我愿意与人交流,对若干事情有贪欲,对于活着很珍惜。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种思想不会一直持续,有时会想起来,有时会忘记。

然而,一想到死就是无,就觉得应该抓紧时间为社会做点什么。只要能活着,就想把活的足迹留遍各个角落。

往深里说,死与爱情和家庭都能相联系。

人都会死灭。在这个世上什么也留不下。所以,到了一定年龄就要与人恋爱,或者喜爱一个人。

人终归会变成一具尸体。临死前的喊叫没有任何作用,很快就会化为灰烬。人本能地知道这种结局,才会主动与人谈恋爱。

如果陶醉于炽热的爱情,一定是从根本上有死的假想。对于死,无论意识到与否,都会默默地潜藏在相爱的人们心中。

人们建立家庭、繁衍后代,也许是因为知道自己迟早会从这个世上完全消逝。

人都想尽量长寿,照顾儿女。然而,肉体机能有限度,这一点是做不到的。所以就想把最近的亲人和最关注的对象留在这个世上。

思考一下,结婚或者生儿育女,也许是一颗心的衰弱所致。人在年富力强时,不会考虑这样的问题。

到了二十五六岁,人一旦感到寂寞和孤独,就想去爱一个人,或者想要个孩子。

一般认为这就是爱。这种爱的背后有对孤独致死的预感。

爱和死本来就是比邻而居的。

强烈地爱过之后,人会突然想到死。即使在爱之欢乐的巅峰,也伴随着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