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总论 二 “隐藏的内容”与“显露的内容”(第1/2 页)

梦的解析全文免费阅读 弗洛伊德 11 字 2024-02-18 08:34:06

梦在经过分析之后,变成了一种充满意义和感情的思想过程的替代品。我们能够据此下结论——梦不是纯粹生理性的、由睡眠引起的神经细胞群的不连贯活动的产物,它有着某些深藏的含义,并且与做梦的前一天某件无关紧要的事情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在前面已经罗列了大量的例子,以证明我们对梦的分析不是一种偶然的联结。我采用了一些新的术语来称呼它们。比如:被记住的梦的内容叫做“显露的内容”,经过分析发现的材料叫做梦“隐藏的内容”。那么,梦“隐藏的内容”是如何转变为“显露的内容”的?形成这种转变的动机是什么?梦的刺激物、材料来源、意义、功能又是什么呢?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我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稳妥的出发点——我相信梦“隐藏的内容”才是梦的实质所在。在我看来,正是忽略了这一点,历史上的研究者们才会误入歧途。

由“隐藏的内容”向“显露的内容”转变,实际上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项基本功能。根据二者的关系,我可以把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些有意义而且很容易理解的梦。这类梦大多很短,很少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它们的存在,有力地反驳了“梦是精神活动能力受到限制的产物”这种错误观点。第二类梦本身存在联系且逻辑清楚,但往往让做梦者摸不着头脑,我们很难以正常的心理规则去解释它。例如,我们可能梦见生活中一位活着的至亲死于非命。这显然无法用正常的逻辑去解释它,我们不禁要问自己,“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在我们做过的梦中,第三类梦占大多数,它们不连贯、混乱而且没有意义。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很多研究者们否认了梦存在着某种意义。

第二类和第三类梦吸引了我的重点关注。只有在这两类梦中,我们才会碰到一些“谜语”,需要用“隐藏的内容”代替“显露的内容”才能找到谜底。但是在分析完这类梦后,我又需要解释“隐藏的”动机。多次这样的遭遇,让我不禁怀疑——在梦难以理解的、混乱的性质和难以报告的“隐藏的内容”之间,有一种密切而有规律的关系存在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首先解释第一类梦。在它们身上,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诠释两类内容之间的关系。儿童的梦大多属于第一类。比如我的小女儿安娜在睡梦中念叨草莓的例子(见第三章),她通过喊“安娜·弗洛(伊)德——草莓——野草莓——煎(蛋)饼”的方式在梦中美餐了一顿。在这些简单的梦中,我可以轻松地发现它们的共同元素——白天活跃着的、没有被满足的愿望从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