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兄弟合心!(第1/8 页)

所谓分镜头,其实算是影视制作中的一个辅助手段。

一个故事,可能是来自导演或编剧或某小说家的一个简单想法,把它细节化、行诸文字,就可以成为一个故事,写成小说,它就是小说,写成剧本,那就是剧本。

而故事本身,不管它的载体是小说,还是剧本,甚或是只存在于口头上的,它都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娱乐方式的发起点。

但是,到这里为止,故事,还只是文字。

文字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之一,有实力的作家,可以通过简简单单的文字描述,让读者在心里自然而然的形成某种临场感、某种代入感,从而深澈的去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悲欢与起落——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在文字阶段的时候,他的形象,是全凭读者自己去想象、在脑海里去构建的,一人一个样。

然后,有口技人、有说评书的、唱小曲的、唱大鼓的、说相声的,乃至于国外的脱口秀,以及现代化传播手段广播出现之后的广播剧……当然,最古老的方式,肯定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在临睡前给讲的故事,总之,到这一步,故事,开始脱离了单纯文字的范畴。

任何人讲故事,都会有语气的轻重缓急,甚至会有口音,言辞中会有夸大和缩小,甚至会有特定人物、动物的声音模拟,等等,这一切,都使得故事更加具体化了。

如果对于一段故事来说,文字,算是一维世界,是很平面的东西的话,那么到了“讲述”这个环节,加入了声音,这个故事,开始变成了二维的叙事了。

二维比一维,更加的具体化,但所谓具体化,换个角度来看,是极大的收缩了故事本身的容纳能力——一个听故事知道故事的人,他对故事里的某些声音的想象力,被极大的限制住了,而一个通过文字知道故事的人,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天马行空的去联想。

而电影、电视剧、话剧、戏剧……都是三维的艺术。

《西游记》写到火焰山,读者看后,在心里寻思、勾画,到底火焰山是什么模样,但话剧一出来,火焰山是什么样子?舞台设计会给你一个模型。然后影视剧一出来,火焰山是什么样子?影视画面甚至会给你一个逼真之极的火焰山。

从此,火焰山是这样的,而不再是其他样子的。

那么,在话剧舞台和影视剧画面的创作之初,火焰山是该这样,还是该那样呢?

对于话剧的舞台设计人员来说,对于影视剧的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