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首映(第2/6 页)

是齐洁的一次插手“关照”,让院线那边拿到了尽可能多的《钟馗正传》的拷贝。

就这一下,院线方面比去年同期多收获了近两千万的票房营收,和九百多万的票房分成——多赚了一点,当然就少赔了一点。

但《钟馗正传》这样的电影,也不是随时都有,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轻易“捡到”的,所以事实上在这个淡季阶段,仍是恶恶相循成为市场的主基调——制片方和发行方都觉得是淡季,大制作的好片子想拿高票房,不愿意在这个时候上映,而没有大片和优质的好电影带动,就导致市场越发的冷淡。

于是,院线每日里门可罗雀,开门一天就净亏损一天。

但是,当时间进入五月,情况就立刻不同了。

无论是国产的,还是好莱坞的,在这个时间段上映的,都是投资不菲、明星云集的大片了。于是,一年一度的暑期档票房大战,开始渐次拉开帷幕。

而当时间进入六月之后,虽然暑期档真正的重头戏还没到,但各路片商在电影市场上的厮杀,已经近乎白刃相搏了。

其实本不必如此的。

就李谦所知道的,当下他所处的这个时空的中国电影市场,与他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时空的国内的电影市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况。

在模糊的印象里,李谦大约记得自己曾经看过的一份资料统计报告,所以他勉强记得,在另外那个时空的中国,一直到2005年,中国总共才只有一千多家电影院和总数应该是不超过三千块的大银幕,一直到2012年,中国的银幕数量在连年暴增之下,才终于突破一万块,印象中是高达一万两千多块,而等到他离开那个时空的2015年,当时已经全国普遍认为年内中国的银幕数将会突破三万块了——这是绝对惊人的市场容量大爆发的一个过程。

但是在当下这个时空,早在1997年的国内电影市场断崖式下跌之前,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国内的银幕数量,就已经有接近六千块之多,到2003年,经历过一波强劲复苏之后,国内统计在册的银幕数,已经高达一万三千多块,截止2004年年底,国内的银幕数量更是已经超过一万五千块!

所以,抛开电影票价和国际货币汇兑方面不谈,只以市场可容纳的观影人次来讨论这个市场,当下这个时空的2005年中国的电影市场,是另外那个时空的五倍之大——参考两个时空国内货币与美元的兑换比,在2005年这个时候分别是八比一和二比一的话,当下普遍维持在折扣后15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