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火星攻略(第2/3 页)

以后火星殖民地,江晨还是打算定位成工业基地,等未来人重工的造船工艺上去,星环贸易多弄几艘“海鸥号”扩充运力,粮食什么的直接从地球运就行了。放着那么大的粮仓不开发,非要去荒漠上种田简直是找不自在。

别的不说,广寒市至少有电力成本低这个优势,种些粮食缓解补给压力倒也无可厚非。这火星上即没氦3又没纯净水,生产多少粮食就得亏多少。

当然,江晨以前也不是没想过将火星改造成类地行星。或者说不只是他,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过改造火星的计划。

其中最著名的就要属一直对火星念念不忘的Spacex的CEO埃隆·马斯克了。不得不说这货是个天才,他提出了往火星两极不断地扔核弹这种惊世骇俗的方法。核爆融化干冰,增厚大气层,导致温室效应,融化更多的干冰,继续增厚大气层……整套方法的中心思想,就是用核弹撬动温室效应的杠杆,虽然听着有些邪魔外道的感觉,但理论上却说得通,而且简单粗暴。

不过江晨也就是想了想,然后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原因无他,这么玩下去实在是太慢了,撬动这个“杠杆”很容易,但没有上千年的时间想都别想。最关键的是,这个计划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大了,而火星又是星环贸易未来组建“无敌舰队”的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要是一个不好玩脱了,哭都没地方哭去。

当然,虽然放弃了短期内改变火星地貌的打算,但这并不意味着江晨完全放弃了将火星改造成类地行星的计划。

殖民舱的正北方便是种植园,是整个殖民地除了殖民舱外最大的建筑,由管线分别与蓄水舱和殖民舱连接。

在这占地面积约两亩的种植园内,还坐落着一座小型生物实验室。随行的二十名殖民者中就有两名生物学家,江晨交给他们的研究课题中就包括了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

那就是研发一种能够在火星环境下生存的细菌。

这种细菌必须厌氧,必须适应低重力环境,能抵御零下一百度的低温,最好能不断发热,还得耐得住紫外线持续照射……这种超级细菌看似天方夜谭,但目睹过和谐文明“发家史”的江晨,对于生物技术的前景相当乐观。

只不过,火星上长满草原的那天他多半是看不见了,再怎么乐观这也是个千年工程。他最多是起个好头,具体实施起来,只能交给他的子孙后代去完成了。

再重现火星43亿年前的碧水蓝天之前,他得先在这片沙漠上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