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华国国电来访(第2/3 页)

星环贸易日益增强的国际地位。

不过他可没被几个马屁就拍的晕晕乎乎,这些人都是官僚机构里混出来的人精,搞技术是不是两眼抓瞎说不好,但马屁和官腔这些玩意儿可都是他们吃饭的活儿,谁信谁傻逼。

对于这位贾正荣先生的恭维,江晨也就过了个耳朵,嘴上笑了笑,没往心里去。

澳大利亚和马来率先完成了海底电缆的铺设,这个月月初刚完成了电网对接,两个国家的电价就直挺挺地砍了一半,并且开始逐步下调。原本还在观望的国家,顿时红了眼。

最没骨气的还要数日国,原本美国施压日国当局,阻挠住友集团的施工,使得原本这个月月初就该完成的工程硬是拖到现在还没开工。结果一看到澳大利亚和马来两国的情况,一直对星环贸易持保留态度的日国首相顿时坐不住了,再也顾不上美国爸爸的施压,阴奉阳违地将海底电缆的施工提上了日程。

就连还在马六甲海沟磨洋工的印度,也磕了药似得将输电电缆往水里丢,争取早一日将新国那边的廉价电迁过来,以缓解本国能源缺口对化石燃料进口的依赖。

如江晨预想中的那样,华国终于也坐不住了,派出了华国国电与自己接触。

国内出厂电价平均在4毛2左右,星环贸易的出口电价0.01-0.02新元,换算成人民币也就是1毛左右。别小看了这一度电三毛钱的差价,放到工业生产上,这个差距将会被无限放大。

以电炉炼钢为例,一度电大概能炼1.5公斤的钢。这1.5公斤的钢,不考虑财政补贴和炼钢技术,你的用电成本就比别人高了三毛钱。而放到国际市场上,别人这1.5公斤的钢就比你多了三毛钱的竞争力。

那么1.5吨呢?1500万吨呢?随着量的放大,这成本竞争力的优势也将体现的越来越明显。有时候不是你想不想改变的问题,而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迫使你去改变,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

作为世界第一用电大国,江晨当然是欢迎华国国电来和自己讨论这海底电缆的问题。

合资成立核聚变发电站的事儿不用谈,江晨明确表示没有在地表建立任何核聚变发电站的计划。被拒绝了的贾正荣也没意外,接着双方开始讨论这条海底电缆,以及电力出口的价格。

这些都好办,江晨直接拿出了和其它国家谈好的那份合同,来和这贾正荣谈合作的方案。

最终,两人很愉快地达成了初步协议,双方共同出资建立海底输电电缆,星环贸易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