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1/4 页)

金英能够这么坦然的说出,是自己给太后的建议。

至少证明,他并非是一心向着孙太后的。

朱祁钰早就知道。

孙太后对他并不放心。

只是迫于当前的局势和朝臣的压力,不得不将监国理政的大权交给他。

但是她也必定会有钳制的措施。

先是提出册立太子,再是在诏书当中用上“暂且”二字,都是她限制自己尾大不掉的法子。

派金英过来自然也是。

如金英所说,这个法子比起将政务处理之后送往慈宁宫。

更加的合情合理,且妥帖!

毕竟孙太后久居深宫,真把这些政务送过去,她也未必看得懂。

就是看懂了,也不好插手。

再有就是朝臣这边,后宫不能擅自插手政务,是这帮老大人们的底线。

如今局势危急,为了安孙太后的心。

他们或许会同意太后过目政务,但是却不会让她插手干预。

即便是处理之后送过去,朝臣这边也必然会议论纷纷。

而将金英派过来。

就如他所说,既可以盯着朝政,又可以在紧急时刻直接插手干预。

毕竟,如今已经不是太祖皇帝时了。

司礼监作为政务流程当中的一环,虽然没有落到明面上,但是实际的地位已经渐渐被群臣认可。

因而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金英是有权力在朝政上发表看法。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金英是向着孙太后那一边的。

只有金英是可靠的,那这个法子才是妥帖的。

如果金英并非一心一意的忠于孙太后,那么这个法子,反而会让孙太后对朝政的敏感度降低。

而他今天既然说了这番话,那么很显然,并不是彻底倒向孙太后的。

但是,问题还要回到最开始。

他问出来,但是金英没有回答的那个问题。

金英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见势不妙,另投新主?

还是刻意如此,骗取信任,实则行监视之事?

朱祁钰想不通透。

前世的时候,他跟金英走的并不亲近。

虽然在登基之后,他依旧让金英掌管司礼监。

但是那是因为,金英做事太过周全,又在守卫京城的过程当中立有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