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第1/4 页)

若是册封天子后妃,自然是要礼部上册表,尚宝司铸印,皇后亲授册宝,以全礼节。

但是,太上皇既居南宫,很多的机构都不比正经的后宫完善,譬如尚宝司,就只有宫中才有,南宫没有,而太上皇的旨意在南宫有用,可要是出了南宫,就要打个问号了。

太上皇自己,应当也明白这个道理,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旨意下给位高权重的老大人们,他们或许还会为难,但是,下给后宫里这些捧高踩低的宦官们,就不一定了。

所以,他很少下旨给后宫的这些机构,这也导致了,如今南宫中的很多妃子,说是册封,但是实际上,除了太上皇出京前正经册封的妃子,其他的人,金印宝册都是没有的,不过担着一个虚名而已。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处,至少,这段时日以来,因为新纳了不少后妃,内库供给给太上皇的财用,也大大增加了。

不过,或许是顾及着名声,所以,天子对此并没有多说什么,需要支出的财物,只要南宫那边能说得出名堂,内库都照拨不误,只是如此一来,天子倒是得了个敬爱兄长的名声,但是太上皇骄奢淫逸的名头,算是摘不掉了。

回到其木格这件事情上,太上皇之前册封后妃,都是随意为之,并没有经过尚宝司和礼部,这一次显然也是如此。

既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漏洞。

于谦作为外朝的大臣,不便干预内宫之事,那么理所当然的,对内宫的诸多事务,也没有太多的知情权。

也就是说,在旨意没有下到六部的情况下,他大可以假装自己并不清楚有这道旨意。

如此一来,持着天子下到兵部,要瓦剌使团限期离京的圣旨,于谦便可以按照名单“逐一核对”,“不漏一人”。

当然,这么做是有风险的。

说白了,装不知道只不过是一个掩耳盗铃的理由罢了,于谦这么做,其实是在变相的表达朝中大臣对于这道旨意的不满,重新将压力给回南宫。

这种情况下,太上皇能够做出的抉择,无非两个。

其一是放人出宫,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兵部按着圣旨把瓦剌使团遣回草原,那么一切自然消弭于无形。

其二则是把人扣下,等着兵部过去要人。

不过如此一来,这最后的脸皮,就算是撕破了。

于谦这么做,虽然冒犯,但是终究是留了最后的余地的,只要太上皇肯退一步,那么事情就不会闹大。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