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8章(第1/4 页)

所以,哪怕是赔上点宗禄,这些藩王也肯定是不愿意放手的……

虽然在于谦看来,如此放宽对藩王的限制,是存在风险的,但是,也不失为是能够让朝廷安然度过灾年的好法子。

不过,这和清剿倭寇有什么关系?

沉吟片刻,于谦开口道。

“陛下所言,臣能明白,不过,如今草原局势混乱,互市时断时续,想必朝廷的岁入,也减了不少,陛下方才所言开源,难不成,和漳州的倭寇有关?”

“不错!”

朱祁钰点了点头,道。

“先生刚刚提到了出海的船只,携带了不少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确实如此,这是因为,朕让代王叔,在当地笼络了不少商人,以探查海图为名,出海经商!”

虽然刚刚已经提过这件事,但是,真的当朱祁钰说出来,此事是他和代王在背后指使的时候,于谦的脸色还是有些难看。

可以看得出来,这位于少保,此刻在很努力的压下自己想要开口直谏的欲望。

但是,可想而知,如果接下来,对此事朱祁钰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的话,于谦即便有所改变,只怕也会恢复到以前的南墙于少保了。

见此状况,朱祁钰道。

“朕知道,这不合祖制,但是,确然也是无奈之举。”

“先生可知,这些商队当中,有至少一半,都是化整为零的禁军,他们船上的各种物资,也都是来自于皇店!”

闻听此言,再想起刚刚天子所说的开源,于谦隐隐明白了什么,问道。

“陛下的意思是,打算出海贸易?”

“可是,即便是要出海,陛下又何必纵容民间商贾破坏海禁呢?”

大明的海禁政策,实际上是比较特殊的,说白了,禁止民间出海,但是,官方出海,却是可以的。

最典型的,就是郑和下西洋了,这位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却没人站出来提海禁的事,原因就在于此。

之所以很多时候,海禁政策会被解读为禁止海贸,原因就在于,朝廷是不会出海进行贸易的,会出海贸易的,只有民间商人,就算是郑和下西洋,也只是为了煊赫国威而已,所以渐渐的,两者便被画上了等号。

但是,皇店这个机构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个认知。

首先,毋庸置疑的一点是,皇店属于皇帝的私产,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皇帝能否代表朝廷,如果不能……呃,没有不能,如果能的话,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