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于宇宙的认识(第1/3 页)

中国文化常识节目主持 干春松 34 字 2024-02-18 08:15:27

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探讨我们所居住的大地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即天和地的关系,叫作宇宙结构理论。在中国古代,天体学说有所谓论天六家: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昕天说、穹天说、安天说。其中主要有三家: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昕天说”基本上属于“盖天说”体系,“穹天说”是“盖天说”的翻版,“安天说”则是“宣夜说”的发展。

盖天说

“盖天说”出现于殷末周初,其主要观点为天在上,地在下,天为一个半球形的大罩子。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歌手斛律金的《敕勒歌》中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两句词,这是对“盖天说”的形象化说明。“盖天说”一共有两种:

第一种“盖天说”即“天圆地方说”。《晋书·天文志》中说:“周髀家云:‘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关于方形的大地,战国时代阴阳家齐人邹衍解释说,上有九个州,中国是其中之一,叫作赤县神州,每个州四周环绕着一个稗海。九州之外,还有一个大瀛海包围着,一直与下垂的天的四周相连接。穹庐般的天穹有一个“极”(这个极实际上是地球自转轴正对这一点),天就像车轱辘一样绕着这个“极”旋转不息。“天圆地方说”的最大破绽,就是半球形的天穹和方形大地之间不能吻合。这迫使人们将其修改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伞一样,高悬在大地上空,有绳子缚住它的枢纽,周围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空有如一座顶部为圆拱的凉亭。《列子·汤问》篇中所说的共工触倒的那个不周山,就是八根擎天柱之一,所以女娲便出来炼石补天。“天圆地方说”提出的宇宙模型,只是凭感性的观察,又掺入了许多假想规定,但在我国历史上却有广泛影响,因为它符合儒家关于“天尊地卑”的说教,在封建王朝的天地理论体系中占据正统地位。如北京的天坛,是圆形的;地坛,是方形的。这是“天圆地方”的象征性模型。

第二种“盖天说”将方形大地改为了拱表大地,即《晋书·天文志》中所说的“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第二种“盖天说”已经有了拱形大地的设想,为以后球形大地的认识奠定了基础。但它仍然不能解释天体的运行,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月亮的盈亏等问题。

浑天说

“浑天说”主张大地是个球形,外裹着一个球形的天穹,地球浮于天表内的水上。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在其《浑天仪图注》中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