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食具的分类(第1/3 页)

中国文化常识解说 干春松 34 字 2024-02-18 08:15:27

储藏具

储藏具主要用来储藏食物原料和食物成品,包括瓮、罐、仓、瓶、壶、菹甖等。

盛食具

盛食具是进餐时候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相当于现在的餐具,主要有以下的几种:盘、盆、碗、盂、<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92G51.jpg" />、豆、敦、俎、案等。另外,还有既可以作为炊具又可以作为食具的鼎、鬲、甑等。

盘: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就已广泛使用陶盘作为盛食器皿,盘有陶、铜、漆木、瓷、金、银等多种质料。

盆:比盘大而且深。

碗:碗像盘但是比较深,形体稍小,是中国炊食用具中最常见的器皿。碗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历久不衰且品类繁多。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92O32.jpg" />

战国·陈侯午簋

盂:盛装液体的敞口器具。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92G51.jpg" />: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豆:盘下有高腿的称为“豆”。豆是木质的,陶质豆称为“登”,竹质的豆则做“笾”,都是盛食的器皿。豆一般是盛装肉食的,多用于祭祀场合。

俎:是平板下安有足的器皿。俎既可用来放置食品,也可用作切割肉食的砧板,因此后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成语。俎有石俎,也有青铜俎。

案:形态功用与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食案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案面长而足高,可称几案,既可作为家具,又可用做进食的小餐桌;另一种案面较宽,四足比较矮小或者没有腿。案上可以放盘、碗、杯、箸等器皿,它是专门用于吃饭时摆放东西的器具,可称为蒮案,形同今天的托盘,多为陶质和木质。

簋:是青铜质圆形两耳带足的大碗。青铜器产生之前,此类器物是陶质或竹木质,被称为“塯”,或称“土簋”,功能和碗一样。簋是专门盛放素食的器皿,经常和鼎连用,并且经常以偶数的形式出现,用来表示使用者身份地位的不同。秦汉之际,作为实用器的簋已不存在。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92O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