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道德经–道经(第1/5 页)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原版道德经的下半部,道经。现在流传的《道德经》与原版本《道德经》存在数百处差异,部分差异甚至是颠覆性的。例如,原版中“大器免成”与传世版的“大器晚成”相对,而“与善仁”在原版中是“予善天”,传世版将其改为“天道”。还有原版的,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传世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短短几个字的改变,那么意思完全就不一样了。

如: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善于选择地方居住处所,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而传世版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我想不用我接受了!接下来宝子们儿自己看吧!里面有些字我在括号里标出来了,方便你们阅读。

道 经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玄之有(又)玄,众眇(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随),恒也。是以声(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声(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潚(渊)呵始(似)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