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道德经–德经(第1/5 页)

民俗旅游 民间一小道 34 字 2024-03-26 01:37:28

修行三年,口出狂言。再学三年,不敢妄言。又学三年,沉默寡言。再过三年,无需多言。又过三年,静默无言。再过三年 无言即言,大道至简,大悟无言……

我们修行修的是什么?入道又入的什么道!为什么修行越修越简单,越修话越少,越修越敬畏,越修越觉得一切只跟自己有关系。所以修行修的到底是什么,修的其实就是这颗心,用一颗道心,能够穿梭在瞬息万变的人世间。我们入道,就是出世而不离世,入尘而不染尘,明世俗而不世俗,处江湖而远江湖,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深谙世故却不世故,这才是最最善良的成熟。

所谓文化无败事,真正修行的人,一定会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通往一个地方,一定会让自己用合道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用正知正念,滋养自己的五脏六腑。用出世之心,行入世之法 。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

有人执着于术,为此荒废终身,可术只是工具,让我们不至于饿死,还是那句话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德 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皮(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灵),浴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其致之也,胃(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胃(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胃(谓)神毋已霝(灵)将恐歇,胃(谓)浴(谷)毋已盈将将恐渴(竭),胃(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谓)曰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上士闻道,堇(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